德龄(1886—1944),满洲汉军正白旗人,原籍珠海市香山县南屏村,父亲裕庚是清末三品外交使臣,后任太仆寺卿,母亲法国人。1895年其父裕庚出使日本,德龄与家人随父前往日本。1899年,裕庚出使法国,德龄又随父在法国居住四年。1903年随父回国后,德龄担任慈禧御前英、法等文的翻译工作,1905年3月,其父裕庚在上海病重,德龄正式出宫。1907年德龄与美国人撒迪厄斯·怀特结婚,后移居美国。 两年的宫廷生活使德龄对宫中情况非常熟悉,在美国,德龄以英文写作了大量与“清官”相关的作品。她的作品中既有真实的历史写照,也有想象和虚构的成分;既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本书记述了作者从四五岁开始一直到进清宫前十余年间的经历。在这期间她的父亲出使日、法,她也跟随前往国外。作者通过儿童的眼光,展示了清末日、法的社会状况,以及作者在国外的见闻遭遇,并从侧面反映了清末政局的一些情况。
英文写作及翻译的痕迹很重,可是内容却是地道的中国满清,这种搭配很奇特。内容非常私文学,非常小我,从这个角度说,并不公正,也并不是很令人喜欢。内容的立场和视角也特意给外国人看的角度,一捧一贬的痕迹很浓重的,部分描写并不让人特别令人舒服。
评分英文写作及翻译的痕迹很重,可是内容却是地道的中国满清,这种搭配很奇特。内容非常私文学,非常小我,从这个角度说,并不公正,也并不是很令人喜欢。内容的立场和视角也特意给外国人看的角度,一捧一贬的痕迹很浓重的,部分描写并不让人特别令人舒服。
评分英文写作及翻译的痕迹很重,可是内容却是地道的中国满清,这种搭配很奇特。内容非常私文学,非常小我,从这个角度说,并不公正,也并不是很令人喜欢。内容的立场和视角也特意给外国人看的角度,一捧一贬的痕迹很浓重的,部分描写并不让人特别令人舒服。
评分前不久在书店里看到英国随笔作家毛姆那本薄薄的散文册《屏风上的中国》,题目很诱人,拿起来翻了翻又放下,大概是对英国人那种絮叨絮叨的写作风格我已经完全失去耐心了。不过对内容的排斥却丝毫不能影响我对这个题目的满意程度,特别是在今天上午蜷在沙发里读完德龄公主的...
评分英文写作及翻译的痕迹很重,可是内容却是地道的中国满清,这种搭配很奇特。内容非常私文学,非常小我,从这个角度说,并不公正,也并不是很令人喜欢。内容的立场和视角也特意给外国人看的角度,一捧一贬的痕迹很浓重的,部分描写并不让人特别令人舒服。
“ 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是理解你的。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身上深深的缺憾,在德龄的叙述中找到慰藉。
评分当Vintage高干玛丽苏看还挺舒心
评分撑起这片童年的,是一个真正伟大的父亲。特别读到他对于太后给德龄赐婚的态度时,真让人觉得很畅快啊~
评分裕庚真是个好父亲。
评分字里行间又表现出喜欢西方文化而高人一等的优越。打4分是因为还要配合着《大清见闻录》介绍裕庚的文章一起读,可以理解读书不能尽信书。《大清见闻录》记载“裕庚,字朗西。本姓徐,为汉军正白旗人。”第一句就表明裕庚本为汉人。而回忆录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她的满族血统,又向往西方文化。裕庚虽非进士出身,但文笔不错:“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纵横跌宕有奇气。凡奏报军事,极铺张扬厉之致,令阅者动目,故所至倒屣。”这本书也可以找到相似之处。裕庚这样写是幻想能加官进爵,作者这么写就用意不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