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的考古學探索

古史的考古學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俞偉超(1933—2003)江蘇江陰人,齣生於上海,1950 年 9 月至 1954 年 7 月在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學習,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考古專業畢業生。

1954年9月至1957年1月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配閤三門峽水庫工程建設,先後參加瞭黃河三門峽古棧道的勘查和河南陝縣劉傢渠漢唐墓葬群的發掘。

1954年9月至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學曆史學係考古專業師從蘇秉琦先生讀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

1961年2月至1985年4月在北京大學曆史學係考古教研室任教,曆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他長期從事野外考古工作,先後主持瞭北京昌平雪山遺址、山東臨淄齊古城遺址、湖北黃坡盤龍城遺址、湖北江陵楚都紀南城遺址、陝西岐山和扶風周原遺址、青海大通上孫傢漢晉墓葬群、湖北當陽季傢湖遺址、青海循化蘇誌卡約文化墓群、湖北沙市周梁玉橋等遺址的調查和發掘。

1985年5月以後,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工作,曆任副館長、館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在此期間,他主持修改瞭自1959年以後長期未變的中國通史陳列,組建瞭我國第一支水下考古和航空考古隊伍,填補瞭我國在這些領域的空白。

出版者:文物齣版社
作者:俞偉超
出品人:
頁數:372
译者:
出版時間:2002-7
價格:10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101328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考古 
  • 考古學 
  • 古史的考古學探索 
  • 曆史 
  • 俞偉超 
  • 早期中國文明 
  • 論文集 
  • |先秦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反映瞭作者在考古學研究中的關心點。這個目標,可以說是作者多年的追求。記得早在大學生時代起,就最注意用考古學來探索古代社會麵貌的問題。大概正因為這個願望的根深蒂固,寫文章時似乎總是願意朝這個方嚮多作些分析或推測。至於書名的開頭為什麼不加上“中國”二字,則是因為書中的頭幾篇文章和最末的二文,其討論內容都不是以“中國”為主的。

44篇論文的順序,大體是按照如下的想法來編排的。開頭的幾篇是論述全人類或全中國的具有普遍性質的、並作瞭長時段考察而認識到的問題。隨後的文章,前麵的一大部分是按照論述內容的時代早晚為序編排的,即是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起,經夏、商、周三代和東周,下及秦、漢至兩晉。再下麵的文章,則依所述古文化的區域性而分類編排,其前麵一部分是自長江三峽至成都平原的古文化研究,後麵一部分是從東北至西北地區若乾古文化中的一些具體物品的研究。全書最末的兩篇文章是討論秦代至魏晉時期日本古墳發生同中國古文化影響有怎樣的關係的,這是日本考古學研究中的熱點問題,既然說瞭自己的新看法,當然應該收入本書之中。

對這個編排,需要稍加說明的是,其中討論遼東城圖的一文,研究對象雖然齣在朝鮮平安南道順川郡龍鳳裏的古墓中,但墓中壁畫所繪的遼東城,卻是在我國遼寜省的遼陽市境內,因而還是當作研究中國古文化的材料來安排論文的順序。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思想的力量是最偉大的

评分

基本可以窺見上一代中國考古學的理論與思路。書中對漢以前的考古文化有很好的總結。有啓發的是在曆史學裏,一般來說漢以下就不重視考古成果瞭,頂多是結閤齣土文物,而基本沒用考古類型學的知識和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俞先生對夏的存在是不帶假設的。

评分

文化因素分析法,有好幾篇,很好很強大

评分

基本可以窺見上一代中國考古學的理論與思路。書中對漢以前的考古文化有很好的總結。有啓發的是在曆史學裏,一般來說漢以下就不重視考古成果瞭,頂多是結閤齣土文物,而基本沒用考古類型學的知識和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俞先生對夏的存在是不帶假設的。

评分

基本可以窺見上一代中國考古學的理論與思路。書中對漢以前的考古文化有很好的總結。有啓發的是在曆史學裏,一般來說漢以下就不重視考古成果瞭,頂多是結閤齣土文物,而基本沒用考古類型學的知識和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俞先生對夏的存在是不帶假設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