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本书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包括:征税,司法,长随和幕友的使用,对于书吏和衙役的依赖,以及公堂或衙门内的办事程序等。作者通过各种手本和札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全面考察了在清代地方政府正式体制中的非正式人事因素的运作,特别考察了地方精英或乡绅对政府管理过程的参与,深入考察了地方利益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关于中国地方行政运作的图解。
《清代地方政府》是一本极为重要的书,其目的在于描述、分析并解释清代州县地方政府的结构和功能;作者也希望此书有助于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并且为官僚政治与行政学研究提供资料。他的目的和希望都出色地达到了。
在中国政府及行政的研究领域中,此书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对资料拥有广泛的知识,并具有洞悉内幕的见解,他提出了关于中国最低层政府的第一部有意义和可靠的研究。
瞿同祖老人1910年生于湖南长沙。因与其祖父同在庚戌年出生,故命名同祖。20年代他曾就读于北平育英中学、汇文中学,最后毕业于燕京大学,1945年出国。1965年瞿同祖辞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一职,经欧洲返回祖国,现定居北京。其生命历程绕地球一圈后又回到了出发地。
瞿同祖早年喜欢历史,考入燕京大学后主修社会学,后来在云南大学担任教授,能同时开设中国经济史、中国社会史及中国法制史三门课,这得益于他广泛涉猎各门学科,研读正史野史、家训、笔记、小说,博闻强志。尤其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研究,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瞿同祖利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将影响州县政府实际运作的集团分而析之,反而全貌跃然纸上。 同样是研究政府行为,研究当代经济学中,一般都是利用百度百科抓取数据库,利用定量方法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由于缺乏细节,这类整体性的分析反而让人觉得支离破碎。 究其原...
评分 评分从瞿同祖先生对清代地方政府组织各部分的考察中,我们分明看到了清代政府体制的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方面是中央集权的程度极高。后记中瞿同祖先生说,清代集权程度比法国中央集权都高很多,所以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州县官是清廷在地方第一线的官员...
评分这本书比较完整地描述了清代地方政府的构成、日常功能以及运作过程,涉及了县官、书吏、衙役、长随、幕友、士绅等各个方面。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关注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间的关联,也就是所谓的现实和法规之间的差异。第二,描述详细,但是史料来源多为笔记、札记(p.4)...
评分据说瞿同祖和萧公权是清代基层行政研究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然而我认为,嗯,确实是这样的…… 瞿著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清代的地方政府,一是清代地方政府的构成,这里所说的构成并不仅仅是指制度设计层面的,由官方文献所规定的机构与人员,而是所有实际参与或影响着地...
前段时间帮北京市组织部做调查问卷统计,收到最多的反馈依次是“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希望人财物以及政策向基层倾斜”,本书为这种倾向梳理出了历史与制度脉络。《论中央-地方关系》也阐述因各省发展进程不同导致税基差异巨大,强省对中央产生了避税抗税的念头甚至做法。“又想马儿好,又想马儿不吃草”,除了绝对额度,对待遇的满意程度(相对公平性)其实亦应作为重视与考察的对象。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谁会嫌钱多呢?
评分四星減。對清代地方行政有了一個大體的線索。補習了很多必知常識。
评分还是能够看见一些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的影子。
评分本书利用社会学的方法剖析了清代地方政府的实际构成及其运作模式。清代中国的地方政府是高度集权的,州县官无权做出重大决策,必须在行政法典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职能,也无法获得足以满足地方行政开销的经费和收入。这就造成清代州县政府实际是“一人政府”,地方事务由州县官一人负责,并依靠书吏、衙役、长随、幕友的辅助履行其职能,需要借助私人的、非正式的关系维持运转。从官员到四类人员都习惯于依赖陋规等非法途径获取额外收入,并最终演变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同时四类人员的职能严重重叠,造成权责难分和行政效率低下。作者没有将士绅参与地方事务视为地方自治的标志,而是深刻地指出士绅与官吏拥有相似的身份和特权,实际出自同一政治秩序,分别代表着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共同分享地方权力。因此士绅也就无法代表地方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
评分代序和结语说得非常好了。一人政府、混沌整体;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各种非正式的私人性因素:陋规、士绅、法律立而不行。感觉对于构建当今地方政府行政过程的印象也很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