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之恋

荒山之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54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同安。是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刚满一岁便随父母进入上海,从此,具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双重身份”:既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也永远只是上海的“外来妹”。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并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15岁)初中没毕业就到安徽省北部(淮北)五河县农村插队。1972年(18岁)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

“文革”结束后,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儿童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0年曾到北京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这年,她因在《北京文学》(1980年第6期)上发表《雨,沙沙沙》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入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任专业作家,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等职。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出品人:
页数:164
译者:
出版时间:2003-1
价格:13.8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505941205
丛书系列:“拾穗者”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经典文库
图书标签:
  • 王安忆 
  • 小说 
  • 当代文学 
  • 中国 
  • 荒山之恋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女性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新时期小说名家名篇”之一。男女主人公各有各的家庭和人生故事,在时空的某一点上他们相遇了,这缘份的一点使他们俩的命运从此大为改观。王安忆似乎强调这个交点对于改变相关人物的命运而言是必然的,而发生的时空因素却有一定的偶然性。他们无法相遇而不爱,又无法使相遇发生在两人婚前,因此只能以悲剧形式的消亡来解除两难选择的困境。这里的“死亡”与“缘份”都带有一种生命难以抗拒的宿命意味。预兆、缘份、死亡这些字眼述说着一种偶然中的必然,一种客观的命运。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王安忆的“三恋”,不好意思,至今方读。   《小城之恋》、《荒山之恋》和《锦绣谷之恋》,随便拿了一本便读的顺序,没想到应该就是三个故事自然的纹理、过程。   可是,真不喜欢,一个都不喜欢。   为“恋”而写恋,为“爱”而写爱,于是铺排渲染,连篇累牍地写尽一个个...  

评分

评分

对王安忆的作品一直只是知道,很少真的去看。 没有什么原因,可能只是时机未到吧. 前几天又借了10本书,其中一本就是这步《荒山之恋》。 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 很奇怪。 最近看的书和影碟都很压抑。 看完书很久都无法恢复正常的呼吸。 胸口疼,胃疼。 坐在窗前默默的发呆。 ...  

评分

最近读了几本王安忆的书,发现她笔下的女人总有那样的特点:身段好,漂亮,对时尚有种特别的敏感度,这样的女人总能吸引一大票的男人的注意,诸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荒山之恋》中的她。同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总有雷同之处。 读《荒山之恋》,让我想起当初闹得轰轰...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什么读不明白,可却又什么都明白了

评分

整体框架与边渡纯一的《失乐园》类似,于是我感觉自己在看中国式的婉约《失乐园》......

评分

虽然什么读不明白,可却又什么都明白了

评分

精神的契合导致肉体的脱轨,无法反抗婚姻和传统道德,那就抛弃它们。最后的殉情想起沈从文的《月下小景》,大环境下,个人多么无力。

评分

他她导致整个故事我看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