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日本人的解读,凑合吧,提出的质疑太肤浅了
评分系统理性只是近代的一个方面,与其平行的交往理性才是近代的伟大成就,必须将其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中拯救出来。人类本质上是一种依存交往的关系主体性的存在。矫正理性的欠缺和暴力性的潜力不是来源于理性的他者(自然、身体、创造力、欲望、感情等),它只能期待交往理性。海德格尔1935年赞美创造性的暴力行为但战后又转而倡导保护与爱,但在表面变化的背后隐藏的是以隐秘存在为基础的对宗教决断进行赞美的意义结构。因此,从走向社会到潜回自然的转变不是海德格尔一个人而是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现象,哈贝马斯不相信与自然交流的可能性,他将自然与理性、野蛮与文明明确区分,恢复理性的透明性只能期待交往行为。交往以人们之间的差异为出发点,但为了捍卫生活世界哈贝马斯还是要以同一性为前提即使它只是理念化的形式。
评分日本人的解读,凑合吧,提出的质疑太肤浅了
评分简明清晰。
评分“明镜”居然译成了“斯皮格” “去魅化”成了“除符咒化” 哈哈哈 ;重点读了第四章 部分内容还是对理解时代背景与哈贝马斯思想的关系有帮助 比如哈贝马斯那时候(1981年)的德国媒体在自由讨论政治方面仍然有很多忌讳,官方的控制及作为宣传工具仍然很强势。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对时代背景和德国本土理论争论涉笔较多,日本人的哈贝马斯学术比我们要扎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