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穆利斯(Kary Mullis)1944年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他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长大,在佐治亚理工学院上大学。197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生化博士学位。穆利斯博士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并因此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及日本奖。现在,他和妻子南希(Nancy)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纽波特比奇。
本书是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凯利·穆利斯的自传。作者以亲身经历介绍了PCR诞生的传奇故事和发展、传播的内幕,以及获奖经过。同时,穆利斯还谈到了辛普森案、毒蜘蛛、毒品、他的童年趣事、对温室效应和艾滋病的独到见解。本书展示的是一位非传统的科学家形象,一个在科学研究上颇有创造性但有时又会走弯路,工作上严谨认真,生活上不拘自任的凯利·穆利斯。
本来看到有人说译本差,还有我看到这书很旧了,02年的,有点想弃。但是我发现我在图书馆找不到其他的译本了,所以就翻开书看了。 看了开始几篇,太专业的(大概一两篇)我都跳过了……因为真的看不懂。发现这个科学家还是蛮有意思的。全本书给我带来了一定的观念冲击……我开始...
评分穆利斯在书中说,无论科学家,还是政客,都不应该对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妄下结论。那么,他关于艾滋病的论断,是否违背了自己的这个信条呢? 至少在这一点上,穆利斯就绝对不是另一位费曼。 翻译总体不错。但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不是“公开选择”。
评分记得最初听说这本书是在“医学八号楼”上,后来又被大二时代生化实习课的年轻老师在头脑中强化了一遍,今次终于有机会与时间将其读完。 本书的出版,可以见到其并未在中国大陆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一系列令人作呕的翻译,以及随处可见的错误评论。开篇可见的内容提要即可见到...
评分记得最初听说这本书是在“医学八号楼”上,后来又被大二时代生化实习课的年轻老师在头脑中强化了一遍,今次终于有机会与时间将其读完。 本书的出版,可以见到其并未在中国大陆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一系列令人作呕的翻译,以及随处可见的错误评论。开篇可见的内容提要即可见到...
评分记得最初听说这本书是在“医学八号楼”上,后来又被大二时代生化实习课的年轻老师在头脑中强化了一遍,今次终于有机会与时间将其读完。 本书的出版,可以见到其并未在中国大陆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一系列令人作呕的翻译,以及随处可见的错误评论。开篇可见的内容提要即可见到...
这翻译令人发指,弃
评分人生、宇宙的灵光乍现
评分的确不是印象中传统的科学家形象
评分好玩,我所知道的最有个人魅力的科学家,我的人生理想。
评分人生、宇宙的灵光乍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