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香港,ISBN:9787540457563,作者:陈佐洱 著
《交接香港》,陈佐洱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废约》讲的是开头,本书讲的是结尾,从原则到具体。但其实讲得不够具体,也可能是篇幅所限,若干问题皆点到即止,说个分歧,说个结果便罢了,看得不甚过瘾。
评分那次去海洋公园玩,结束了和同学在中环瞎逛,逛到香港公园,然后又从不知哪个出口出来。沿街走了几步,一个妈妈领着一个看着像小学生的孩子准备过马路,孩子手上拿着本英文书。 妈妈领着孩子走着,我看着他们,然后一抬眼看到街对面,坚尼地28号。书上的照片有一天毫无预兆地在...
评分 评分 评分记得97回归之时,大概也就要上小学的年纪吧。电视上的一些画面只是略有记忆。 而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印着香港回归和紫荆花的校服吧。 当时,中国各行各业都迎着回归的潮流,制造了各式各样的庆祝、纪念香港回归的产品。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印象中的香港,是一个购物天...
跟本书作者陈佐洱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在北京的某次香港商会的宴席上,一位前辈领着我去向他敬酒,得知我们是在京港生之后,还特意嘱托我们要好好利用香港青年人在内地求学的经历,做好桥梁作用,印象颇为深刻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上,虽然受立场和内容可披露性因素的影响,但还是展现了很多当年中英谈判中的技术性历史细节,有些回归之后产生争议和被人诟病的制度问题,其实也是当年谈判博弈后的妥协成果,我对于香港的了解,也因此加深不少 书中另一有趣的地方,就是看到很多在香港政界赫赫有名的人,当年也曾出现在中英谈判的谈判桌上,曾荫权、梁振英、叶刘淑仪。谭善爱中校那句霸气十足的接管军营的话语的前后背景,也在书中出现,很有意思 接下来的任务:把周南、鲁平的回忆录一并看了,再找些例如彭定康和香港本地人士视角的书,丰富视角和认知
评分斯文场面下的风雷激荡。
评分以中方主要谈判手的视角,对中英有关香港问题的一些谈判细节做了描述。书中内容,展现了中方有理有据有节的外交风范,同时也暴露了对英国全面撤离香港的战略性误判。本书出版于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前夕,彼时轰动世界的占中还未发生。如今回望,尽管中方做了充足的准备,但仍然受限于斗争经验不足、管治理念陈旧、君子文化束缚、所托之辈不良、脱离群众路线等等,方导致香港问题愈演愈烈。参与谈判的老一辈功成名就,东方之珠却遭蒙尘,可悲可叹,应警应醒!
评分陈佐洱的这本书基本通篇就在讲自己有多牛逼。书名起得也不好。多给一星是印刷质量比较好。
评分据说是我省未来的省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