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问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在艺术上,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层意识的活动,从而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司汤达因此被后人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1999年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个人理想藏书之一。
1.读“古典作品”的风险,在于重述过n遍后的情节走向,已造成了某种复述模式的经典性乃至排他性。像《红与黑》这样一部总体上仍遵循着19世纪小说线性叙事规程的作品,大可以在140字之内概述剧情而无大异议。即便它所提供的剧情意外,也已在反复重述中被提炼为某种“典范”(比...
评分在翻开《红与黑》之前,我满心以为,会看到一个脚踏两只船、靠女人上位的渣男,是如何翻船受死的大快人心的故事。 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会在结尾的时候,为他流泪,心痛得辗转难眠。 这不能怪我误解他。近两百年来,有无数读者跟我有相同的误解。因此,我打算梳理一下《红与黑...
评分本科时包PC外国文学鉴赏课上的作业。旧文新帖。 错位的爱情 错杂的追求 错误的时代 ——于连人物浅析 假如于连生活在今天,他会做什么呢?让我们假设一番。长相清秀而又懂得拉丁文的他或许会是一名年轻...
评分 评分于连•索海尔的敏感自尊到底是美德还是缺陷?我想这个问题是难于回答的,即使是《红与黑》当中的叙述者的态度也似乎不甚明晰,叙述者作为作家司汤达的代言人面对于连这个人物时心态是矛盾的,他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答案。其实美德和缺陷并非泾渭分明,二者时常胶着在一起...
这本书被我送给春苗了
评分这本书被我送给春苗了
评分有生之年啊!!
评分小学时候看了多少当时根本理解不了的东西……
评分《红与黑》构建了这样一个情感理论:人身上都有“抖s”因子和“抖m因子”,在屌丝-女神的关系中,屌丝得手的唯一策略就是率先垂范引爆自己身上的“抖s因子”,这样才能诱使女神身上的“抖m”因子爆发,屌丝才能在这段关系中取得主导地位,并使双方关系稳定为“SM”模式。于连之所以可以博得两位女神的青睐,用的都是所谓的“骄傲策略”,即“抖S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