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jncey,1785—1859),英国散文家、文学批评家。1785年8月15日出生于曼彻斯特的一个商人家庭。中学时代擅长希腊文和拉丁文。1803年进入牛津大学,着重学习英国文学和德国语言、文学,对英国新兴的浪漫主义文学非常向往。他的散文富于幻想和感情,注重辞藻和音乐性,常常有意识地模仿17世纪早期英国散文家的风格,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文学批评家之一。1821年,《伦敦杂志》发表了德·昆西的著名作品《一个英国吸食鸦片者的自白》,这部作品预示了现代派文学的题材和写作方法的出现。1826年他迁居到爱丁堡,1859年12月8日去世。
出奇的是,作者并没有“痛心疾首”的反悔自己吸食鸦片的心理。反倒是进行了比较合理的描写。当然作者吸鸦片的起因还是因为疾病,加上似乎并没有对作者身体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作者活到了七十多岁,并且我们相当怀疑如果没有鸦片的作用,作者能够写出这么多作品,比如说我们...
评分 评分原谅我用十五分钟写下这本好书的评论。 日后再改。 其实是最近总是很飞。 没抽就有了飞的感觉。 作者写他的幻觉。写到我感同身受,汗毛竖立。 我最近也一样。 晚上在床闭上眼睛,感觉脑子里的东西从呼吸里一点点流出。他们的脸在我眼前飘忽不定闪现。由远及近。 越来越大。直至...
评分很多人将沉溺看做是一种堕落的表象,消极的,逃避式的。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却又是一种极富诗意的事情,想尽了可能发生的不安与窘迫,却还是义无反顾地沦陷,倾注自己的情与爱,这,是一种多么神圣的姿态。 人类是一种极度需要幻觉的生物,需要一种奇妙的感觉去支撑...
评分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鸦片在中国的坏名声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自此以后,中国人就开始对鸦片恐惧,担忧,鸦片成了一个罪恶的东西,谁和鸦片沾上边立刻遭受到白眼。 曾经我以为这只发生在中国,后来德昆西告诉我,在英国也有类似对鸦片的误解。他为了纠正别人对鸦片的主观...
傲慢华丽眩晕悲伤,太喜欢了
评分我上这门课,就是等着,prof或者谁能给个定论 - 毒和creativity/learnedness没有关系,但是好像还是有关系的。不幸,不幸。
评分我上这门课,就是等着,prof或者谁能给个定论 - 毒和creativity/learnedness没有关系,但是好像还是有关系的。不幸,不幸。
评分我感觉,仅仅是我的感觉,感觉,conscious-stream.
评分Exquisite and delicate language. Unutterable dreams and melancholy which are uttered by words, have been echoing to the groans of innumerable hearts of loneliness ever after. Wish him who has suffered too much but still kept as an absolute sincere man may sleep in the grave in infinite repose forev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