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访谈录

八十年代访谈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查建英,旅美女作家。笔名扎西多,北京人。1978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87年回国,90年代返回美国。2003获美国古根海姆写作基金,再回中国。曾为《万象》、《读书》、《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已出版英文著作China Pop,杂文集《说东道西》,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国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杂志评选为“1995年度25本最佳书籍之一”。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查建英
出品人:
页数:453
译者:
出版时间:2006-5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412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八十年代 
  • 访谈 
  • 查建英 
  • 文化 
  • 人文 
  • 历史 
  • 社会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虽然以年代划分人群自有其偏颇之处,但无可否认,一个年代的文化逻辑得确将共同的气质赋予了同一时代的人们。从年龄上讲,我自然是所谓的八零年代生人,可从内心来讲,自己与真正的“八零后”真是有些“隔”了。看着郭敬明、张悦然和韩寒们的青春意气,心里真是无限感慨,老喽...  

评分

这是我出生的年代,那是这个时代的末尾。也因此,我对那个已经过去了的时代的一切了解,都只来自于他人的叙述。可仅仅是这样的二手资料,已经给了我无限大的遐想空间,已让我对那个别人口中的八十年代向往不已。 这本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这么说:“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历史中...  

评分

之前大陸三聯出了本查建英著的八十年代訪談錄, 最近香港牛津出版印一本繁體版。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繁體版並未受官方刪減, 比起大陸版多了一篇劉奮鬥(電影《洗澡》的編劇之一)之訪問, 還有不少珍貴照片。同樣的事情, 在章詒和的《往事不如煙》(大陸版)與《最後的貴族》(港版)...

评分

我最早知道查建英这个名字,很遗憾,是在一本时尚杂志,大概采访的是关于美容保养之类的问题。下面附了她的简历,有本她编写的一本书叫做八十年代访谈录。 直到今年我才在三联书店买到这本书,很厚,读起来也不轻松,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 在今天,你要找一本消遣的书非常...  

评分

《八十年代访谈录》是06年的书,到现在才看。这不是一本与时俱进、于是也与时俱废的书,它经得起等。 看的当中,最大的感受是:原来自己在想的很多问题,在八十年代早就讨论过一遍了啊;原来自己还没想清楚,还是模模糊糊摸索的问题,查建英已经清清楚楚跟人对话谈论...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其人访谈比读其人专著有趣多了,阿城自己都承认《常识和通识》里好些文章是凑出来的。真正的趣味往往在正襟危坐的话语之外。阿城一篇最佳,此人通透放达,很多想法都非常“灵”,语言又熨帖,讲琉璃厂淘书、讲“人民”的概念、讲知识结构的部分都精彩;李陀一篇次之,主要是对共同体之中“情谊”的强调使人心有戚戚,几个人一起做点事,彼此之间用“滚烫的压力”带来一种活跃的思想生活,这多少也是我现在的状态;陈丹青与林旭东的一篇又次之,陈的很多感受靠直觉、靠天赋、说得出、荡得开却学不来;林旭东则是另一种,经验里面出来的,非得经历过官样文化的淘洗,才辨得出别人表达与书写中的官样——那种“褐色的浪漫主义”,再红的血都会变成褐色,甚至包括八十年代“种种傻逼的热情”。

评分

呵呵,80年代=京城的几位侃爷侃妈。

评分

听书听下来的,最喜欢阿城、陈丹青、刘奋斗、刘索拉的部分。其中刘奋斗访谈是出版物中未收录的,他讲得比较敏感,其中关于八九、关于电影、关于余华、关于伤痛文学等等都深以为然。话说回来,整本书在今天都是黄线之外的东西,陈丹青现在上访谈哪敢这么直抒胸臆啊。近来读书真真的感受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兜兜转转,进进退退。这些年,大概是在平均线以下的。

评分

电子版不够给力,好几个人的访谈没有!(李陀栗宪庭陈平原甘阳林旭东都没有),然后是删节版。谁有没删节的电子版?(就是香港出版的哪本)

评分

洁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