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访谈录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八十年代 访谈 查建英 文化 人文 历史 社会 中国
发表于2025-04-16
八十年代访谈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文藝高幹扯淡集...也就你們覺得高爾泰是草根...P.S.陳丹青年輕時真是帥的一塌糊塗...
评分强烈的无力感
评分有纯粹而带来的精彩,也有阶级局限带来的无知
评分北岛、陈丹青、陈平原、甘阳、李陀几篇最精彩。
评分“八十年代”派对 怀旧而已 不读也罢
查建英,旅美女作家。笔名扎西多,北京人。1978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87年回国,90年代返回美国。2003获美国古根海姆写作基金,再回中国。曾为《万象》、《读书》、《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已出版英文著作China Pop,杂文集《说东道西》,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国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杂志评选为“1995年度25本最佳书籍之一”。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八十年代访谈录看完。想法如下。 阿城/陈丹青/刘索拉 这三人交情甚厚,经历略似,且都讨人喜欢,真性情,不做作。阿城是智者,眯着眼一瞥,就将世间看了个透彻,譬如阮籍。陈丹青是名士,占尽风流却也愤世疾俗,譬如嵇康。刘索拉言谈爽利,有贾探春之风,亦是世间奇女子。 ...
评分这是我出生的年代,那是这个时代的末尾。也因此,我对那个已经过去了的时代的一切了解,都只来自于他人的叙述。可仅仅是这样的二手资料,已经给了我无限大的遐想空间,已让我对那个别人口中的八十年代向往不已。 这本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这么说:“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历史中...
评分我最早知道查建英这个名字,很遗憾,是在一本时尚杂志,大概采访的是关于美容保养之类的问题。下面附了她的简历,有本她编写的一本书叫做八十年代访谈录。 直到今年我才在三联书店买到这本书,很厚,读起来也不轻松,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 在今天,你要找一本消遣的书非常...
评分50年代末或者再晚点60年代出生的这拨儿人已经陆续进入更年期。用书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他的开口奶就和我们不一样”。 这11个人包括作者本人,几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后代,家庭教育环境在那个以写白卷为荣的年代的确为他们灌输了不少五四时期的新风。刚上小学或者初中,便发生...
评分50年代末或者再晚点60年代出生的这拨儿人已经陆续进入更年期。用书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他的开口奶就和我们不一样”。 这11个人包括作者本人,几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后代,家庭教育环境在那个以写白卷为荣的年代的确为他们灌输了不少五四时期的新风。刚上小学或者初中,便发生...
八十年代访谈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