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访谈录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八十年代 访谈 查建英 文化 人文 历史 社会 中国
发表于2025-02-20
八十年代访谈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有纯粹而带来的精彩,也有阶级局限带来的无知
评分这本书是借来的,反正是一个个对话集,我也就慢慢读,读了很久很久。。。回望一个过去的时代,狂热、躁动、不安,透过一个个过去的历史,让我更清晰地审视当下吧。
评分电子版不够给力,好几个人的访谈没有!(李陀栗宪庭陈平原甘阳林旭东都没有),然后是删节版。谁有没删节的电子版?(就是香港出版的哪本)
评分和老六的那本《记忆碎片》不同,更难读一点。由于个人兴趣,陈平原甘阳栗宪庭三篇基本跳过。基本对八十年代文化艺术等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八十年代应该算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代,在那十年的文化隔断以后,来一次爆发和蓬勃。有着理想主义的年代。让人怀念。
评分文藝高幹扯淡集...也就你們覺得高爾泰是草根...P.S.陳丹青年輕時真是帥的一塌糊塗...
查建英,旅美女作家。笔名扎西多,北京人。1978年至1987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87年回国,90年代返回美国。2003获美国古根海姆写作基金,再回中国。曾为《万象》、《读书》、《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撰稿。已出版英文著作China Pop,杂文集《说东道西》,小说集《丛林下的冰河》等。其中China Pop被美国Village Voice Literary Supplement 杂志评选为“1995年度25本最佳书籍之一”。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访谈体的弊病就是完全不成体系,特别是提问的人本来就没什么脉络,由着性子乱侃。看着是挺热闹的,其实什么也没说清楚,回忆被评论打断,评论成了感慨,感慨到了最后变了牢骚。然后查说:就到这儿吧。 只能说其中有几个人的话还是挺有分量的,我比较喜欢的是阿城和北岛,我觉...
评分八十年代 昨天又听罗大佑的歌,坐在身旁的女友忽然感慨:其实,这些歌并不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我旋即表示认同,即使每回去KTV必唱“你的样子”或者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真正经典的歌曲,是属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生人的。 我始终对一个逝去的时代...
评分这十一个人上过山,下过乡,留过洋(大部分),创过业,大风大浪见过,老油条一个个成了精一般,江湖气特重。什么世面都见过,一人一个主意,一人一个想法,说是访谈精彩应该不为过;而且都是在文化口上混的人,也该是文化结构多元化的主儿。看完没失望,特别喜欢几个人:阿城...
评分50年代末或者再晚点60年代出生的这拨儿人已经陆续进入更年期。用书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他的开口奶就和我们不一样”。 这11个人包括作者本人,几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后代,家庭教育环境在那个以写白卷为荣的年代的确为他们灌输了不少五四时期的新风。刚上小学或者初中,便发生...
评分怎么说呢,相逢恨晚? 査建英女士的《八十年代访谈录》。个人近年来的读书经验里,强烈的幻灭、无力感,或以这次为最。 这是一本围绕当代中国历史上那个短暂、脆弱却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年代,选取当年俱曾在各自领域内呼风唤雨过的风云人物为谈话对象,进行的一场“情境对话”,...
八十年代访谈录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