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一九二七年生,原籍中国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一九八二年定居纽约。著作: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鱼丽之宴》是木心关于文学的答问录。
这不是书评。以我之力,无法评说。看先生的书,极度沮丧又极其满足。沮丧于自己的无知,同时又因为与先生同栖于汉语世界而感到深深的满足。不仅如此。对我来说,先生是美丽的彼岸,可是他又包涵我母语的种种神秘与美丽,丰富与尊严。所以我痴迷于他的世界,不能完全听懂他说什...
评分这不是书评。以我之力,无法评说。看先生的书,极度沮丧又极其满足。沮丧于自己的无知,同时又因为与先生同栖于汉语世界而感到深深的满足。不仅如此。对我来说,先生是美丽的彼岸,可是他又包涵我母语的种种神秘与美丽,丰富与尊严。所以我痴迷于他的世界,不能完全听懂他说什...
评分读木心《鱼丽之宴》 胸中有丘壑,谈吐有文采。这就是木心。 听一个人谈话,总是自然地想到他的底蕴、他的内涵和他的文采,一个人读了多少书背了多少文章,不在于他的数字通报上,而在于他的谈话里。木心的谈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先是《文学回忆录》,陈丹青根据木心现场授课实...
评分《鱼丽之宴》,那里有我想要知道的答案,关于木心。睡前醒后车上行中,一直拉着他的手,不肯松。直到合上书,终于得以歇息。因为,我终于知道,木心终究会成就一个“完成”的人生,就算不在,此时,现世。我是无力评论他的,只能轻轻地触碰,缓缓地感受,他的文字就像是一股轻...
在访谈中,人容易破相,也容易让人心生景仰,木心就是后者
评分一本木心关于写作,哲学,信仰与回忆的小书。前面的部分很抽象,也需要在了解木心文章的基础上方可读懂。后面的附录《战后嘉年华》里,作者则回忆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作者的求学之路以及多年后面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木心的笔法与董桥有些相像,在深厚的文化基奠上,文人墨客的风雅,望尘莫及。
评分非常不负责任地在失眠中读完了新年的第一本书。不改第一印象:风雅过度。记者问木心什么时候与台湾读者见面,木心答:我愿是是山,不愿是穆罕默德>_<有多少人能直接理解其中的喻意。但这本书常常于绝望中予人希望。木心在深奥之外,偶尔会说一两句如我凡庸之人能读懂的哲语,其中不乏生命与文学的真理,甚至还可以三两言就述尽了一些西洋学者费了数百文才阐明的理论。但书中亦有赘文,考虑到本来有一些闲谈和对话的形式,也就算不得严重的问题了。较为严重的是,木心思维一直在中西间跳跃,而且每一跃都因为他学识不浅,就跳入了一个坑中,他还不愿意搭一把手把你拉出来。为难得想哭。
评分凡是可以想到的,都是虚构的。——正好映证那句凡所幻象皆是虚妄
评分“大白天,社会、人性、哲学,锻炼周旋,消耗甚巨,所以只能在夜晚成人长大。”要在夜晚悄悄长大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