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1896—1965),字清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知名专家。湖南邵东人,早年就读长沙明德学堂。1912年赴美,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1929年任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1935年后,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大使、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等职。1957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5年退休,病逝于纽约。著有《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大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
本书是蒋廷黻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代表作。从19世纪起,西方现代化的脚步逐渐迈近中国,面对以现代科技和文化装备起来的西方世界,庞大的中华帝国明显地落伍了。中国近代百余年的落后挨打历史,令无数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出路。本书对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审视和省思,试图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作一梳理,探究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视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愿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也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 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才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 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有许多现在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东方出版社有鉴于此,计划编印一套能反映民国时代学术成果的系列文丛,搜集这段时期文史哲名著,汇为“典籍文库”,以简体字排印。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东方出版社的编辑部同志征求我的意见,并邀序于予,于是略述民国时期学术的价值。
中国近代史 笔记整理 前言 • 因此历史学家应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区观察与研究历史,这是“新史学”的“基石”。 • 历史的功能在于了解过去、服务现在、推测未来,因此历史著作应注意历史教育的普及,力求写得既内容丰富、又明白晓畅,以达到历史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
评分在<中国近代史>中,蒋引用了李致其枢臣之一函: "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与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当专设一科取士....” 蒋评之曰:“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
评分这本小书所写的历史并不算长,写到孙中山病逝时就结束了。 对于不了解近代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本。尽管书中很多叙述略显粗略,但依然可见作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有些偏向历史唯物主义,有些则偏向领袖决定论。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在...
评分蒋廷黻主要还是以做官出名而非做学问,这也算应了他的名字。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他学术生涯的一个句号。在我看来这本书最进步的一点是作者对国际游戏规则的认识,这是很多当代的史学家都不具备的素质。 开篇第一章讲鸦片战争时,“他们贪利而来,天朝施恩给他们,许他们做买卖...
评分学校的近代史课的作业是读书报告,写完了顺便发豆瓣上……希望老师如果查到这篇不要当我是抄袭,看一下时间…… 因为是作业的读书报告,可能比较文段比较生硬,但是毕竟是花费了时间来读和写的,还是希望也和大家分享交流吧。 ———————————————————————...
随便翻了翻,大概的线和作者的观点看法叙述看了看,比课本好太多。林则徐,琦善,洪秀全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汪精卫,孙中山,一顺下来,后面还有两个附带,一个是鸦片的,一个是东北的即关于俄罗斯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涉足。
评分写的很好……
评分浅显易懂,脉络清晰
评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评分50年前就已经看明白的问题,我们还要花50年来绕圈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