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适之,1891-1962)是廿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宏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不幸猝逝于台北。
潘光哲,笔名彭广泽,男,1965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2000年),曾任台大历史系兼任讲师(1992~199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约聘研究助理(1995~2001)、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访问学者(2007~2008)。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胡适纪念馆主任。专业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史与当代台湾史。编著有《华盛顿在中国:制作“国父”》(台北:三民书局,2006)、《“天方夜谭”中研院:现代学术社群史话》(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简体字版:《何妨是书生:一个现代学术社群的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与《容忍与自由:胡适思想精选》(台北:南方家园文化公司,2009)等专书及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胡适,“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曾被美国《展望》杂志列为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胡适的思想,除了在他的著作,还在他的演讲中。在他的声音里,留下他清晰的思想脉络和精神轨迹。
在胡适大量的著作中,编者取他一生所做的演讲选编了此书。本书对于胡适这位中国现代思想巨匠的介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书中虽然有些表述方式和文字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状况,但为了遵循历史的客观,编者力求使作者的演讲文章保持原貌,旨在使这些文章对于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和文化史的思考的学生、学者和普通读者有相当的价值,也便于他们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关怀。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两天了,可是心中总是有些愧意。用匆匆忙忙的五个小时,说是读,倒不如说是浏览。心里也一直盘算着应该再认真的研读一遍。而之所以匆忙的开打写字板,写下一些文字,是因为胡适先生提到的一些看法,我觉得很有现实意义,想和大...
评分中国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胡适,在读他书以前,我一直只知道“反动文人胡适之”的所谓“盖棺定论”,剩下的,就只有学生时代课本上关于他和李大钊对“问题与主义”争辩,终究还是以批判的面目出现在脑海中的。前段时间阅读熊培云先生的作品《理想国》、《重新发现社会》、《这个...
评分相比书名所要表达的"容忍"和"自由", 我在书中更多的看到了他所介绍的实验主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潜在的解决方法)-求证-问题解决. 不论是他在"问题与主义""谈谈实验主义"等篇章的直接探讨, 还是他通过自己考证<红楼梦>的过程间接展示出来的治学方法, 都在强调实践这一方法的重...
评分上个世纪的后半叶,胡适因为被批判,所以没人敢碰。现在,胡适又被抬到高空,同样敢碰的人不算多。我也是这样。胡适的文章读的不多,但是胡适的故事听的不少。有幸这次第一时间拿到了潘光哲先生选编的《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才算让我大概补上这一课。 用编者的话说,《容忍...
胡适演讲录
评分胡适不愧为思想改革先锋
评分容忍与自由、中国禅道的发展、还有关中学生治学建议的那几篇比较不错
评分文字较好懂,既不艰深,也不粗糙,《我的儿子》令我感慨胡适先生的思想超前,非常赞同。《容忍与自由》谈包容,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女子问题》谈女权,女性解放与改造。《好政府主义》谈政府的工具性,做评判、解矛盾、促进步,提倡民治。《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从实际问题下手,少把空洞的、笼统的“某某主义”挂在嘴上。《中国近一千年是停滞不进步吗》驳斥了“中国自七世纪后无进步”的说法,举了印刷、绘画、文学、禅宗改革等例。《为什么读书》谈读书是踩在巨人的肩膀,读书能帮助解决问题。《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表明了作者崇尚科学、社会化、民主。《自由主义》说包容才能带来自由。《谈谈实验主义》实践出真知。《研究社会问题底方法》提倡多外出考察,多搜集资料。《中国哲学的线索》老子无名,孔子正名,程朱格物,陆王格心。
评分1.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可说了。容忍反对党,尊重少数人的权利,正是和平政治社会改革的唯一基础。2.我们这代人白话文做得不够好,就好比裹了脚要放脚,太难了,只有塞一点棉花,算是给后来人开了路。3.中国这二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宗教思想史中,都可以说明中国自由思想的传统。4.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傅斯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