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德(1869—1951),法國作傢。生於巴黎一個富有資産階級傢庭。10歲喪父,由母親撫養並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瞭他的叛逆性格。14歲時愛上舅父的女兒瑪德萊娜,1895年同瑪德萊娜結婚。1893—1895年,他兩次遊曆北非,身心發生巨大變化。英國作傢王爾德、道格拉斯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對他影響很大,他一反清教徒的禁欲主義,開始追求同性戀生活。1925年的非洲赤道之行是紀德人生的又一轉摺點,此後發錶的《剛果之行》等作品引起瞭公眾對殖民主義罪行的注意。
紀德一生著述豐富,代錶作有小說《背德者》、《梵蒂岡的地窖》、《窄門》、《僞幣製造者》等,此外,紀德還寫瞭不少雜文、文學評論等。紀德一生思想比較復雜,他曾參加反法西斯運動並宣稱信仰共産主義,但訪蘇之後,又對共産主義錶示懷疑。二次大戰期間,他潛心於古典文學研究,戰後發錶的《忒修斯》是他的思想總結。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奬。1951年,紀德因肺炎病逝於巴黎。
《背德者》是法國作傢紀德的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記述一名違背傳統習俗、企圖遵循他個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爾偕其妻瑪絲琳娜前往北非旅遊,不幸染上肺結核,瑪絲琳娜照顧他時,發現他對她並沒有愛情且具有同性戀傾嚮。返迴法國後,米歇爾遇見超乎道德的梅納爾剋,後者勸他忘掉過去,盡情享受肉欲。不久瑪絲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爾決定放縱自己的欲望。
小說宣揚瞭紀德所主張的一種背德主義,即小說主人公身上所體現齣來的大膽藐視一切既定的道德觀念,衝破宗教和傢庭的桎梏,盡情地滿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個人主義的人生理想。在藝術上,小說打破瞭19世紀傳統的小說模式,以法國古典文學的完美形式錶現瞭現代人的復雜思想感情,為傳統的小說模式重鑄瞭新典範。1947年,紀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對真理的大無畏的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錶現瞭人類的問題和處境”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我只能赞美那些一边抱怨一边探索的人。 纪德是地地道道的那种人,苦闷着,追求着,不是想找到那件最合群或者最精致的衣服,而是要挖空自己的肉体,找到心的模样。 我最想谈谈他的《背德者》,纪德用隐忍的文字来埋葬一段往事,牵引出一系列心境的转变,更...
評分背德者,违背道德,听着贬义,其实我觉得不过是违背传统道德,而且,传统,本来就是给一部分人用来打破的。 这部小说和纪德的身世是有重叠的,而且他特别用了中性的态度去写,我相信,他心里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我知道这样做你们不喜欢,但是我就想这么做,并且,因为与众不同...
評分看了一些书评,大家都各有心得。该书不外乎是对人性的挖掘,不同的人能从上面看到人性不同方面与所谓高尚道德的矛盾,这自然也是纪德作品的魅力所在。 纪德说小说是艺术品,无关问题的解答。因而他也不会发表任何观点,并不探讨米歇尔是对是错,哪些对哪些又错。即使他...
評分我只能赞美那些一边抱怨一边探索的人。 纪德是地地道道的那种人,苦闷着,追求着,不是想找到那件最合群或者最精致的衣服,而是要挖空自己的肉体,找到心的模样。 我最想谈谈他的《背德者》,纪德用隐忍的文字来埋葬一段往事,牵引出一系列心境的转变,更...
評分纪德笔下充满了道德与欲望,现实与理想,灵与肉之间的冲突。《背德者》相对来讲对这样的冲突刻画没有《窄门》那么明显,不过当读到最后一页,心中有种疑惑,这个主人公是怎样的人?他似乎总在顺从所有人的意愿,他看到小男孩偷剪刀却纵容着;他极力的听从夏尔的建议,甚至不顾...
法國的賈寶玉吧。。。
评分紀德對南歐風景的描寫細膩清新讓人神往,對感情和心理的描寫滯重糾結,讀背德者像不停穿梭於兩個世界之間,想在某處安定下來卻不得法。
评分最近比較喜歡的作者,作品很有張力。有慾望,索求自我幸福而稍稍偏離主流的人最有趣!
评分終於啃完瞭!除瞭中後有一段關於幸福的見解我挺喜歡,其他的都不是很帶感OTL。總之還是很虐,主人公一直在現實和理想、激情與理智、衝破束縛和安寜守己之間掙紮。瑪絲林死的時候好桑心TTATT。
评分看到這種富二代搞文史的設定都哭瞭,真的不給窮人活路嗎……”人窮就受奴役,要吃飯就得乾活,毫無樂趣;我想,一切沒有樂趣的勞動都是可鄙的,於是齣錢讓好幾個人休息。我說道:彆乾瞭,你乾得沒意思。“#搞文史的富二代的自我修養#……雖然這麼吐槽,但此書還是好看、動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