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丽·邓·波姆(1892-1983年),生长于荷兰的一个基督教家庭,是一名钟表匠。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她的家人帮助、收容了许多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并因此被送入了纳粹的集中营。她的父亲和大姐都死在集中营里,而幸存下来的柯丽则在战后四处演讲她在战时的经历以及上帝的恩典和引领。她的见证感动并安慰了许多人,也包括那些曾经迫害过她的德国人。1971年,由她与约翰·谢里尔、伊丽莎白·谢里尔合著的自传《密室》问世;1975年同名的电影全球发行。
柯丽·邓·波姆荣获了荷兰女王授予的爵士封号,并获得了以色列授予的国家正义奖。1983年,在她91岁生日当天,在美国去世。
The true story of two sisters sent to a Nazi concentration camp for helping Jews, and how they survived.
词藻华丽、情节曲折、立意高远、文史翔实…这本书好象都称不上,但它的精彩却远胜于之前所罗列的,因为当神的荣耀彰显在其中的时候,人的眼睛或许因为感动而泪眼模糊,但更多的是在荣光中不能见神的战兢和敬畏。读一本好书好似赴一场饕餮之宴,味蕾的最佳享受决不应该是在宴席...
评分被基督徒的虔诚所震撼。尤其当柯丽姐妹为德国鬼子祈祷时,这种震撼的力量达到最强。 越到后面越感人,贝茜的去世以及她去世前脸上的荣光,柯丽释放回家后为获释者们所做的工作,甚至为那些德军占领期的叛徒所做的工作,为德国人所做的工作,等等。她们的虔诚信念是最感人的。
评分文/樊小易 2010年6月4日 1. 我们对于见证并不会感到新奇,在今日教会的许多场合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见证,或是看到有人在作见证。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至少我个人的经验如此),形形色色的个人见证很多时候在满足了我们最初的一点点好奇心之后,似乎很快变得只是对我们作为听...
评分我讨厌这个译本,重新翻译了,与原来的版权方联系,他们承认这本书是1976年的老译本,没改过一字,四十年后弄成简体出版,这是负责任吗?请问?我们在日常口语里会说,这乃是爱情吗? 以上帝之名行苟且之事。
评分文章是一个女人几乎一生的叙事,朴实的语言叙述着撼动人心的经历。 我问父亲:什么是性的罪。 父亲没有回答。等到下火车时,父亲要求我去提那个硕大的行李箱,那是当时作为一个小孩的我无法拿动的。我跟父亲说:我无法拿动。父亲说:是的,有些知识的重量是你现在无法承受的,等...
读过中文版的
评分读过中文版的
评分满满的信仰的力量
评分满满的信仰的力量
评分很感人的小说,看到后来完全的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