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心裁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国学 朱自清 古典文学 朱自清 古典 经典常谈心裁-经典入门书 文学鉴赏 线装书局
发表于2025-02-05
经典常谈心裁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看了好几篇,开篇还是看不懂。周易算是我的死穴了,后面的便当个历史故事读读,倒有几分趣味
评分境界很好,要慢慢学习
评分看了好几篇,开篇还是看不懂。周易算是我的死穴了,后面的便当个历史故事读读,倒有几分趣味
评分周易的标准答案,那是不存在的,深浅只能由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诗,创新、变化,就是进步。对于经典的看法因人而异,没有标准……
评分境界很好,要慢慢学习
朱自清(1898—1948)生于江苏东海。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此书写于1942年,1946年由文光书店刊行,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作者认定,“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训练是一般人文化教育的必要内容。但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为使一般人有兴趣去接近它,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菁华。常谈不囿于陈腐的旧学框架,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读来亲切自然,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可见出一种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作者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在这本书的序里,朱自清先生把他编写这本书、乃至栗强先生、宗平同学作疏作评的主要意图都写得很明了了:“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在此多一句嘴——我们为什么要读那些经典呢?用他人的思想武装自己吗?不是!这些经典里深藏着“中国人的精神”,用你自己的心去读,让那看似无形却真实存在的精神之火引燃你自己内心的精神之火,“所立在大”,心中有了主宰,真切见了道,才给中国文化还了魂,才可化繁为简,一以贯之。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朱自清 ◆ 序 >>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 《说文解字》第一 >> 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 >> “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
评分本书偏向学术性较强,文章提到的素材很丰富,足见作者的深入了解功力了得,但对于普通休闲的读者来讲,感觉看得有些吃力,需要些时间慢慢消化。 不过让自己对经典古典文学有了深一层的了解。如果同样对经典有兴趣,不妨先通过这本薄薄的书先给你一个大概介绍,然后再慢慢深入是...
评分从许慎的《说文》到明清八股,朱先生用了十三章的篇幅介绍了《周易》,四书,楚辞唐诗等中国文学史学的经典。文章的受众是大中学生或具有相当程度的民众,著书的目的是是读者对这些经典的来历,价值和基本内容有一个概略而又准确的了解。本书行文流畅,笔法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评分先来说说我很不喜欢的散文家一个吧。想起来我有一天和美食家贪吃朱聊天聊到他,朱评价说:明明没那么有才华,还要矫情。我一边往嘴里塞寿司,一边连忙点头,说是是,就是这样,这么恶心巴拉的东西还要背,恨死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评分看过《经典常谈》,好书。是朱自清为学生写的一本国学入门,那么简短的篇幅包含了如许容量,了不起。昨天阅报,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苦于无教材,真奇怪这么好的一本教科书为什么不直接拿去用? 我若有子,当以此启蒙国学。
经典常谈心裁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