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小枫,1956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著作有:《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等。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刘小枫
出品人:
页数:349
译者:
出版时间:2007-1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041087
丛书系列:刘小枫集
图书标签:
  • 刘小枫 
  • 随笔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散文 
  • 社会学 
  • 神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通过《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苦难记忆》、《柏林墙的碎片》、《“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十篇文章,传达了一种“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的思考。

这本书是刘小枫1996年版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的增订版,加入了《“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篇新文章。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入学本科时,最初读的几种书里有刘小枫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对于从基础教育的荒蛮时代中走出的人而言,这书是启蒙。 《怕和爱》是属于八十年代的书。西方古典学的光芒魅影,中西文化比较的宏大主题,配以诗学与美,大义微言,加上专栏文章式的个人情愫,都是实证主义风潮大...  

评分

野兽按:旧文一篇,找个时机再重读这三本书,再写一篇。 从“记恋冬尼娅”到“爱的碎片的惊鸿一瞥”  与刘小枫相遇是在97年的冬天,在学校图书馆邂逅了他的那本《这一代的怕和爱》。也许就是这次与书的邂逅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走上弗洛斯特诗中所言的那条人迹稀少的...  

评分

很少人可以像博尔赫斯,用《圣经》的口吻宣称“必读的书,我已饱读”;也很少人可以像博尔赫斯,在46年后再版第一本诗集,并说明当年的“那位青年本质上已经就是今天或认可或修改这些东西的先生”。旧作重版,对治学之人而言,始终是一场自我角力。它需要勇气和实力,前者是在...  

评分

从大学期间开始阅读刘小枫,至今算起已经有数年了。印象颇深的是第一次在大学图书馆中翻阅到了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竟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兴冲冲的跑回到了宿舍告诉一个和我有着同样阅读兴趣的朋友。而后,这个朋友也迷上了刘小枫,我们一起把图书馆中凡是与刘小枫有关的...  

评分

本文的目的仅在于通过两个小例子,指出刘小枫《记恋冬妮娅》这篇美文建立在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情节的有意歪曲之上(对于保尔这个优秀的革命者的形象的歪曲)。至于这种歪曲是否属于“创造性误读”,是否影响所谓“偶在个体的爱欲”与“革命”之间的冲突这个结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的瓶颈期和困扰期,依然是刘小枫。不得不说,开篇的金蔷薇,蒲宁,冬妮娅都实在是过于矫情了。虽然说不是搞文学批评的,但是他断章取义的毛病,以及过度的感情(真的过狠了)让所有我曾欣赏的真挚灰飞烟灭。耳目一新的个人识断的欠缺——最为讽刺的是他竟然在抨击这个。作为我昔日的门,如今再看,确实感慨良多。一再努力挣脱的被个人的审美扭曲对作品判断的深渊,以偏概全的陋习,他竟然一再沉入——可惜现实性作家和哲学家历史学家从来不能贴近我心。我最喜欢这书的地方在于抛人名。就是无奈的文青本质啊,笑。

评分

与龙应台《目送》对读。

评分

不要以为我们不读康德和黑格尔,我们就不能学哲学,因为哲学的传统不仅仅是西方近代哲学,还有柏拉图的诗性哲学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部写作”

评分

曾经非常非常的感动

评分

在书店偶尔看到,然后就读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