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楓,1956年齣生於重慶。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總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現為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比較宗教研究所所長。主要學術著作有:《拯救與逍遙》、《沉重的肉身》,隨筆集《我們這一代人的怕與愛》等。
作者通過《蒲寜的“故園”》 、《我們這一代人的怕和愛、《苦難記憶》、《柏林牆的碎片》、《“四五”一代的知識社會學思考劄記》、《當代中國文學的景觀轉換》、《 流亡話語與意識形態》、《國傢倫理資源的虧空》等數十篇文章,傳達瞭一種“現代中國的前輩學人們想瞭些什麼、為什麼這樣想;西方現代的思想者們想瞭些什麼、為什麼那樣想……想來想去,不過想的是,“我們”自己該做些什麼、如何想”的思考。
這本書是劉小楓1996年版隨筆集《我們這一代人的怕與愛》的增訂版,加入瞭《“四五”一代的知識社會學思考劄記》、《當代中國文學的景觀轉換》、《流亡話語與意識形態》、《國傢倫理資源的虧空》等數篇新文章。
刘先生不遗余力的向国内读者引进上至苏格拉底下至海德格尔等大师的西方思想巨著,没有辛劳也有苦劳,足以令大家钦佩有加。但刘先生以基督徒的身份,说话口气能不能谦卑一点?罗念生先生翻译的希腊戏剧诗歌固然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另一位大师翻译的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又何尝不...
評分刘小枫是当代中国少有的思想者。以哲学的形式表达神学,却无意间形成其在文学版图中的异质景观。在身体写作已成时尚的今天,刘氏坚持用心灵诉求来打动和牵动读者,直抵真理的边缘。他的书对读者的智商高低、体悟深浅和灵魂的纯洁与否构成重大考验,以至常使人有“被冒犯感...
評分入学本科时,最初读的几种书里有刘小枫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对于从基础教育的荒蛮时代中走出的人而言,这书是启蒙。 《怕和爱》是属于八十年代的书。西方古典学的光芒魅影,中西文化比较的宏大主题,配以诗学与美,大义微言,加上专栏文章式的个人情愫,都是实证主义风潮大...
評分入学本科时,最初读的几种书里有刘小枫的《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对于从基础教育的荒蛮时代中走出的人而言,这书是启蒙。 《怕和爱》是属于八十年代的书。西方古典学的光芒魅影,中西文化比较的宏大主题,配以诗学与美,大义微言,加上专栏文章式的个人情愫,都是实证主义风潮大...
評分當代學人數以萬計,牛逼哄哄的也不是一二個。對很多知識分子,我持有敬佩的態度,可若是說到劉小楓(而不是劉國師),請允許我用一個唬人的說法——我崇拜劉小楓。欲居人生無窮意,不敢妄自逐風流。劉小楓毫無過錯?劉小楓是百年一遇的聖人?劉小楓是拯救國人於愚昧的國師?恐非其然也。劉小楓可愛之處,莫過於在史鐵生去世後,勸陳希米再讀一讀《拯救與逍遙》。莫過於祭獻給母親。莫過於和我不期而閤地與我中學朋友任魏強共同記戀鼕妮婭(我是多麼幸運,放放和其男友是多麼……哎)。莫過於闡釋瞭“作傢”原義給睏惑的創作者。莫過於我在的呢喃(怎可墮落!)。莫過於對湖畔漫步者身影的思念,是宗白華的精神,而永遠不是什麼季羨林!莫過於對文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神學等諸多人文社科學術的反思與整閤!張狂吧,永恒復返吧,體悟尼采吧!神在此
评分為什麼每次讀他的文字都是在壓抑自己的淚水。。成功抑製淚水後竟然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喜悅。。。我 什麼毛病?。。。
评分劉小楓教授說,中國有沒有哲學是取決於中國人對哲學的定義。中國人在那些條條框框的自主性學習中被扼殺瞭個性。我們始終是對西方文化瞭解太少,停留在淺層次的階段,就算身為中國人也對中國的思想無法闡釋。
评分為什麼每次讀他的文字都是在壓抑自己的淚水。。成功抑製淚水後竟然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喜悅。。。我 什麼毛病?。。。
评分劉小楓確實是大牛。幾乎主宰這幾年的文化風氣,包括:古典熱,政治哲學,等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