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

中国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 柯律格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68
译者:刘颖
出版时间:2013-1
价格:7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08073
丛书系列:牛津艺术史(中文版)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艺术
  • 柯律格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国
  • 文化
  • 历史
  • 英国艺术史学家
  • 中国艺术
  • 绘画
  • 书法
  • 雕塑
  • 传统美学
  • 文化遗产
  • 民间艺术
  • 艺术史
  • 审美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牛津艺术史”中文版最新品种,中国美术史国际权威学者柯律格经典著作,以最前沿的学术观念盘整中国艺术史脉络。

牛津艺术史——西方当代最权威的艺术史丛书,由英语世界顶尖学者撰著,采用开放式的出版理念,已出版三十余种。每种配有百幅以上的全彩精美图版,用前言观点与新颖材料阐述艺术史核心问题,被誉为“通向21世纪艺术史的大门”。

中文首次引进,特邀美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易英教授主持编选翻译工作。精选了国内艺术史研究界当下最需要的十种专著,侧重于构建出西方艺术史的核心脉络,并兼顾富于当代性的新选题。

国内外一流美术院校学者郑重推荐:

《中国艺术》是一次对中国艺术的全新审视……生动而晓畅。——杰西卡•罗森(牛津大学副校长、墨顿学院院长)

全书论述清晰,不时冒出激动人心的见解,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巧妙嵌合,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茱莉亚•穆雷(威斯康辛大学教授)

这本书是对传统艺术史的巨大挑战,文辞优美,充满智慧。——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但如此丰厚的传统以往并未获得西方学者足够的理解,比如他们多聚焦于欧洲文化所看重的绘画和雕塑,而忽视了像书法这类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一情形近来才有所改观,柯律格的《中国艺术》正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

作者指出,任何关于“中国艺术”的定义都存在诸多的异常现象和内在矛盾。因此,他反对从既定的概念出发,他要追问的是:古代中国的“艺术”究为何物?它们是在何时,又是怎样成为“艺术”的?《中国艺术》关注的作品有的在创作的当时就已被视为艺术品,而另一些作品的艺术身份则是后来的时代所强加的。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作者简介

柯律格(Craig Clunas)

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史及物质文明史重要学者。曾任职于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远东部,长期负责中国艺术品研究及策展工作。2006年,因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贡献,被提名为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著有《长物志: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雅债:文徵明的社会性艺术》《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等。

刘颖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现任教于成都大学美术学院,从事美术史教学和中国宗教美术研究。

目录信息

导言
第一章 墓室艺术
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前2500—前200年
第一帝国:公元前221—220年
北方和南方:220—589年
墓室雕塑:400—650年
第二章 宫廷艺术
唐至宋初:618—960年
北宋宫廷艺术:960—1127年
南宋宫廷艺术:1127—1279年
元代宫廷艺术:1279—1368年
明代宫廷艺术:1368—1644年
清初宫廷艺术:1644—1735年
乾隆时期:1736—1795年
晚清宫廷艺术:1796—1911年
第三章 寺观艺术
早期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约450—约580年
隋(581—618)唐(618—906)的宗教艺术
北宋宗教艺术:960—1127年
南宋宗教艺术:1127—1279年
南宋僧人与文人
元代佛教艺术:1279—1368年
14—15世纪的宗教绘画
明代宗教艺术:1368—1644 年
清代宗教艺术:1644—1911年
第四章 文人生活中的艺术
文人艺术——书法
北宋的艺术与理论
南宋(1127—1279)和元(1279—1368)
明:1368—1644 年
董其昌的艺术和理论:1555—1636 年
17世纪和明清转型
清:1644—1911 年
19世纪
第五章 艺术市场
宋元时期:960—1368 年
明(1368—1644):绘画
明(1368—1644):印刷
明(1368—1644):纺织品和手工艺品
晚明绘画中的业余与职业问题
清:1644—1911年
版画与透视图
19世纪的上海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艺术
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中国艺术
注释
插图一览表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观点 郑渝川(书评人)   “中国艺术”一词产生的时间并不长,是欧美国家为了区分与所谓“纯粹”艺术而新设的一个词,并且,在西方界定的亚非拉原生文明、文化艺术概念体系中,地位原本并不高。许多以包容性著称的西方博览馆、美术馆,甚至根本就没有来自中国的艺术品,或...  

评分

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但如此丰厚的传统以往并未获得西方学者足够的理解,比如他们多聚焦于欧洲文化所看重的绘画和雕塑,而忽视了像书法这类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一情形近来才有所改观,柯律格的《牛津艺术史:中国艺术》正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  

评分

评分

最近在看这本书。和朋友聊天时,他们告诉我,除了文字还有不少图片被删除了。朋友细心,还发了个链结,以为证: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22740672425  

评分

观点 郑渝川(书评人)   “中国艺术”一词产生的时间并不长,是欧美国家为了区分与所谓“纯粹”艺术而新设的一个词,并且,在西方界定的亚非拉原生文明、文化艺术概念体系中,地位原本并不高。许多以包容性著称的西方博览馆、美术馆,甚至根本就没有来自中国的艺术品,或...  

用户评价

评分

图片是最大的亮点,有些地方可能是由于翻译的问题,读不通,或者跟作者原意相反。谈到新中国的部分时,中外媒体对星星美展关注点的不同很有意思,外媒十分地关注绘画的政治性,这可能是个传统。

评分

叙述的角度和范围还算有新意。内容实在无甚特出。译笔缠夹,有时不知所云。

评分

图片是最大的亮点,有些地方可能是由于翻译的问题,读不通,或者跟作者原意相反。谈到新中国的部分时,中外媒体对星星美展关注点的不同很有意思,外媒十分地关注绘画的政治性,这可能是个传统。

评分

不如《雅债》和《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毕竟是通识类的书。

评分

同上午那本欧洲艺术1700-1830相比,本书无趣之极。如同博物馆导览一样,当你要面对历史文化社会之错综异象、诗书画金石雕塑之复杂类别时,就只好拿着手头上的几个案例照着自己的分类和时间顺序做一个科普性的讲解了。说是艺术,最简单的建筑这一西方艺术史开篇必及的门类几乎未提;论及中国,则抛开了其他民族的艺术,而只触及到汉文化圈的一些表皮;艺术门类浮光掠影而过,又用作者最拿手的作品流通、艺术市场话题草草结尾;明明是按照门类分的,又无法做到完全平行阐述,难道宋元明清都没有墓葬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