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说家,以描写她所处的上层社会的故事而闻名。华顿于19世纪90年代起以创作短篇小说为开端,正式开始了写作生涯,在世纪之交又涉足长篇小说的写作。1909年,小说《欢乐之家》出版后,立即引起文坛瞩目,该书曾位于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4个月之久。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被许多评论家视为华顿最优秀的作品,她因此赢得了1921年的普利策小说奖。华顿是第一位荣膺这个奖项的女性作家。她一生笔耕不辍,堪称高产。主要作品还有:《伊坦·弗洛美》《暗礁》《乡村习俗》《夏天》《月亮的隐现》。
《欢乐之家》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代表作,自1905年出版以来魅力经久不衰。1998年入选“20世纪一百部伟大的英文小说”,2000年被搬上银幕。该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推陈出新地继承了英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巧妙地融合了法国文学的唯美主义追求,并对新旧世纪之交的社会意识和存在作出了前期现代主义的艺术反思。小说的艺术成就得益于复杂的多元视角和对自我身份的深度心理探索,其中既可见奥斯丁、艾略特、哈代小说的风采,也有福楼拜、司汤达、左拉、乔治·桑作品的韵味;更有詹姆斯、德莱塞、菲茨杰拉尔德、刘易斯作品的氛围,尤为重要的是,小说从非女权主义的女性视角探讨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郑重提出却没有回答的问题:娜拉出走以后结果如何?因而具有超越种族、阶级、性别和国别的普遍意义。
怎么说呢,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看完book 1 如果女主生长在现在,肯定境遇会好很多。就像一个漂亮清脆叫声的小鸟,被寒冷冻死了。令人惋惜。 可能女主唯一可以称为缺点的就是太贪心,想要财富又想要脱离财富的豁达人格。在那个时代两者本身是矛盾的。财富的代表rosedale向她伸...
评分花了两天时间看完的,也就是了解了一个皮毛而已。而且放弃了看英文版,而看了翻译本,觉得挺别扭。 估计少有人看女性作家的作品,更不要说时外国女作家了。全文也就是说了一个怨妇在一堆怨妇中挣扎的故事。要面子又没钱的那个怨妇活得很累,要面子又有钱的怨妇们活着跟死了一样...
评分“淡淡的忧伤”,这是雕爷牛腩家的一道前点,其实就是一颗煮鸡蛋,面对诧异的餐客,服务员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讲着这颗鸡蛋顾名不可思义的做法,脸上的面纱似乎在遮掩背后嘲弄的笑容。这颗在低温的温水中煮熟的鸡蛋,仿佛因为这文艺范儿的名字也显露出一种异常优雅的气质,...
评分“智者的心,住在哀伤之家;愚者的心,住在欢乐之家”。 莉莉·芭特灿烂短暂如流星的一生命运,正是在这两级间的挣扎。一卷跌宕起伏的感情史,一幅衣香鬓影的纽约风情画,一个无法泯灭最终良心的困顿灵魂,一个上流阶层版本的《嘉利妹妹》,又一出美国悲剧。 本书是伊迪丝·华...
评分《欢乐之家》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之一,华顿生于1862年,卒于1937年,而她的主要作品都产生于20世纪,她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在欧洲度过,但她作品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别于亨利詹姆斯笔下的旅欧美国人,华顿早年受不幸婚姻的羁绊,抑郁烦闷,但她的文学实...
The life of a poor but expensive girl. 没有人比她自己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也不会有人像她一样一次又一次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却在内心的牵引下掉转头去。她像行星一样孤独、又如流星般陨落。而那个明媚的九月下午,她的心灵曾经自由的呼吸、充盈着不自知的深厚爱情。
评分可太虐了。
评分如果说奥斯丁笔下的故事近似童话,那华顿书写的则是残酷中也留有几丝温情的现实。莉莉·芭特的悲剧虽说是她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但我仍然钦佩她能够坚守住自己最珍惜的东西。读完之后忍不住想,如果华顿给她安排另一种结局——例如嫁给罗斯戴尔或者乔治·多希特,甚至是佩西·葛莱斯,那么这个故事,在某种层面上,悲剧性会不会比现在更浓烈一些?
评分如果说奥斯丁笔下的故事近似童话,那华顿书写的则是残酷中也留有几丝温情的现实。莉莉·芭特的悲剧虽说是她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但我仍然钦佩她能够坚守住自己最珍惜的东西。读完之后忍不住想,如果华顿给她安排另一种结局——例如嫁给罗斯戴尔或者乔治·多希特,甚至是佩西·葛莱斯,那么这个故事,在某种层面上,悲剧性会不会比现在更浓烈一些?
评分虚情假意的上层社交界中,莉莉小姐被人陷害落入底层,难以谋生,却依旧保持着内心的柔软,不出卖自己所爱的人,不出卖自己的情感,拒绝罗斯戴尔的建议以求将多希特打败,东山再起,将陷害她的人踩在脚底;越到末尾越是被莉莉真正的高贵所感动,又为她的身不由己而惋惜;她和塞尔登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看哭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