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内容简介: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自杀殉死。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旨在对贞女现象作一历史描述,并探讨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试图对贞女现象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达成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判析围绕着贞女现象的矛盾冲突,揭示年轻女子与其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探索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是什么影响了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爱情。
卢苇菁,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专注于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著有《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游鉴明采茶:儒家道德模式之外的妇女生产》等。
虽然不用再对这本书做更多的介绍,但我还是想强调一个问题:清朝的剃发令大家都知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男人们选择了“留头”,但当时除了剃发令,还有对女人缠足的禁令,虽然没到违者必杀的严厉程度,但处罚力度也足以使人望而生畏。女人没有屈服,反而是清政府无...
开卷有益
评分灰常好,留下灰常深刻的印象。原来妇女也是有自己的选择能力的,不过总觉得大部分人是一时冲昏了头脑。要是我,才不做贞洁烈妇。
评分在政治面前她们对君主忠诚的映射,在自身她们又是道德完美的体现,大环境下她们被灌输矢志不渝,不用现在的思想去看待,她们必然会走向对未来的无望。而我读书于此,垂泪悲哀,大叹三声。
评分看完了,集中了解了很多变态事件,比如四十年不下楼脸上长了一寸长毛的贞女,父母搭台子群众围观当众被迫上吊守贞的习俗之类。在专制社会的中国,弱势群体并不想反抗,反而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虐自残,反反复复无效地证明着自己的忠贞和顺服。
评分同是曼素恩的学生,更喜欢高彦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