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費曼(Richard P.Feyrman)1918年齣生,1939年於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又加入羅拉拉摩斯實驗室,對原子彈的發展貢獻卓著。1956年與薛溫格和朝永振一郎共獲諾貝爾物理奬。1988年2月睏患癌癥辭世。費曼的思想如天馬行空,喜自闢蹊徑,且從不固執,求知欲極強。他很愛惡作劇,但往往隻為點齣世間許多荒謬之處。確如《洛杉磯時報》所說的,“任何讀這本書而不大笑齣聲的人,心理一定有毛病。”
R.費曼(1918~1988)齣生在紐約市的法洛剋維,1942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對發展原子彈做齣過重要貢獻。戰後費曼曾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書。1965年,他因盤子電動力學方麵的研究榮獲諾貝爾物理學奬。除瞭作為一個物理學傢外,費曼在不同時期還曾是故事大王、藝術傢、鼓手和密碼破澤專傢。
《彆逗瞭,費曼先生》的這些迴憶文字,為這個大人物大緻描繪瞭一生!這是一本很棒的讀物:揮霍無忌、驚世駭俗,卻仍然溫馨,很有人情味兒。《走進費曼叢書:彆逗瞭,費曼先生》僅僅是稍微觸及瞭他的人生根本:科學。我們在這裏或那裏,能夠看到,作為背景材料,科學隻是一筆帶過,而不是作為他的人生焦點來處理的,但他一代一代的學生和同事,都知道科學在他的生活中的分量。或許本書也隻能這樣來寫。要把關於他和他的工作的那些爽人心神的故事組織起來,或許也真的沒有辦法:挑戰與挫摺,得到慧見時的興奮,科學的理解帶來的深深的喜悅,這纔是他的人生快樂之源。
我的这个题目是我在看了这本书后最深的体会,遗憾的是这么晚我才意识到这一点,不过,还好并不是特别晚。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用笔作了重要的符号,把那些我认为说到我心里去的话凸现出来,一方面是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我想它帮助我学会了用真正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下面我...
評分我只是想摘录最后一部分的内容。。。 如果你在做一个实验,你 应该把一切可能推翻这个实验的东西纳入报告之中,而不是单把你认 为对的部分提出来;你应该把其他同样可以解释你的数据的理论,某 些你想到、但已透过其他实验将之剔除掉的事物等,全部包括在报告 中,以使其他人...
評分五年前,我望着“青春读书课”系列扉页上的同幅微型封面发呆,心想这位笑眯眯的叔叔难不成是另一个卡尔萨根?之后一直没“狠下心”找到这本书看。一晃眼五年过去了,直到最近机缘巧合之下,我得以一口气读完它。读完最后一篇“草包族科学”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心潮澎湃,以至决...
評分五年前,我望着“青春读书课”系列扉页上的同幅微型封面发呆,心想这位笑眯眯的叔叔难不成是另一个卡尔萨根?之后一直没“狠下心”找到这本书看。一晃眼五年过去了,直到最近机缘巧合之下,我得以一口气读完它。读完最后一篇“草包族科学”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心潮澎湃,以至决...
評分三联翻译的还不错,这个湖南版的翻译的不太好。 而且三联的定价只有15块钱。 我曾经有过一本三联的,当时的定价是22元,让我卖掉了。 后来挺后悔的,所以看到三联后来新版的,就又买了一本。没想到新版的比旧版的还便宜。
讀瞭一半,生譯者的氣,跑到豆瓣把所有罵譯者的短評都點瞭一遍贊。//還是那句話,這個譯本真是太糟糕瞭,看在上帝的份上,還是去看吳程遠的版本吧。
评分書是好書,扣的星扣在翻譯上瞭,還頭一次看到翻譯這麼爛的譯者。 罵完翻譯贊一下內容吧,很有共鳴,摘一段和菜頭的評論好瞭: 費曼的妻子阿蓮得瞭絕癥,而費曼對此無能為力。當時他正參加曼哈頓工程,為美國製造原子彈。他隻能在每個周末一次次跑去醫院探望妻子,看她日漸憔悴,步嚮無可避免的死亡。當阿蓮去世的時候,費曼沒有任何悲傷的感覺,覺得這對於她來說是漫長痛苦後的解脫,而他自己已經早已麻木。書中說,很久以後的一天,他偶然在街道上看見商店櫥窗裏的一套女裝,下意識地想到:阿蓮穿上該多好看啊。然後,巨大的悲傷突然無可抑製襲來,他終於失聲痛哭。
评分給費曼先生5分,給翻譯。。。
评分翻譯太惡心,減一星
评分分數送給翻譯。高能警示:韆萬不要讀這個版本!這個版本的翻譯真的太讓人絕望瞭,支離破碎的中文錶達,很多句子、段落的語音完全不知所謂,隻能靠猜的。可就算翻譯這樣,就算讀得很糾結,也攔不住費曼先生是個有意思人~ 好玩的東西,對科學的態度,全雜在一起,有意思,又坦率真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