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爵士(1932-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2年出生于特里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53年取得学位后迁居伦敦,任职英国广播公司,1957年以《神秘按摩师》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奈保尔的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两者均获高度评价。代表作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河湾》、《印度三部曲》等。 在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之前,奈何尔已收获无数荣誉,如英国最富声望的布克奖、毛姆小说奖、莱思纪念奖、霍桑登奖等。1993年,获颁第一届大卫・柯恩英国文学奖,该奖旨在表扬“尚在人世的英国作家一生的成就”。 1990年,奈保尔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
In 1964 V.S. Naipaul published "An Area of Darkness", his semi-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of a year in India. Two visits later, prompted by the Emergency of 1975, he came to write "India: A Wounded Civilization", in which he casts a more analytical eye over Indian attitudes. In this work, he recapitulate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feelings that the vast, mysterious and agonised continent has previously aroused in him. What he sees and what he hears - evoked so superbly and vividly in this book - only reinforce in him his conviction that India, wounded by a thousand years of foreign rule, has not yet found an ideology of regeneration. 'A devastating work' - "The Times". 'Brilliant' - "Spectator".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印度:受伤的文明
奈保尔毒舌会让被描述者反感,但又让读者佩服他敏锐感受力与观察力,准确描述会让人迅速熟络一块陌生大陆与一段古老文明。一个国家与一个人一样,生命过程就是自我发现之旅,而国家自我认识更难,国家这一复杂聚合体在自我发现中常常止于简单词汇的抽象描述,简化认识会让生活...
评分奈保尔对印度实在是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印度是他的母国,即使他现在已经逃离,正如《米格尔街》所写。指涉印度的各个方面:经济,贫困的现实,文明的衰弱,政治的混乱,科技的落后,人民的愚钝。 这是作家直接感性的关照,我也是这么干的,把自己的感情投注在一座城市当中。...
评分书名:《印度:受伤的文明》 阅读时长:3.5h 看完这本书感到深深的绝望,无力,怒其不争。 印度的种姓制度虽然已经废除,但还是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印度社会。 高种姓的人群享受着高种姓带来的优越感和富裕的生活,自然不会想着要改革,推翻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而低种姓的人群,在受...
评分记得去年读到一封网上转载的邮件,大意是说印度当代人对中国的理解充满偏见和愚昧的想象,通篇是对话,很搞笑。以前也接触过去印度做外交官的朋友,他们对印度的描述让我颇为惊异。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有个细节,就是大女儿在出租车上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身上有股...
折服于奈保尔的语言。
评分折服于奈保尔的语言。
评分折服于奈保尔的语言。
评分折服于奈保尔的语言。
评分折服于奈保尔的语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