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爾爵士(1932- ),2001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1932年齣生於特裏尼達島上的一個印度移民傢庭。1950年獲奬學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1953年取得學位後遷居倫敦,任職英國廣播公司,1957年以《神秘按摩師》正式開始寫作生涯。 奈保爾的作品以小說和遊記為主,兩者均獲高度評價。代錶作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河灣》、《印度三部麯》等。 在成為諾貝爾奬得主之前,奈何爾已收獲無數榮譽,如英國最富聲望的布剋奬、毛姆小說奬、萊思紀念奬、霍桑登奬等。1993年,獲頒第一屆大衛・柯恩英國文學奬,該奬旨在錶揚“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傢一生的成就”。 1990年,奈保爾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
In 1964 V.S. Naipaul published "An Area of Darkness", his semi-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of a year in India. Two visits later, prompted by the Emergency of 1975, he came to write "India: A Wounded Civilization", in which he casts a more analytical eye over Indian attitudes. In this work, he recapitulates and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feelings that the vast, mysterious and agonised continent has previously aroused in him. What he sees and what he hears - evoked so superbly and vividly in this book - only reinforce in him his conviction that India, wounded by a thousand years of foreign rule, has not yet found an ideology of regeneration. 'A devastating work' - "The Times". 'Brilliant' - "Spectator".
點擊鏈接進入中文版:
印度:受傷的文明
当年读拉马努金传的时候,读到一句话,说是直到今天在印度的大学乃至社会里仍然有很多作白日梦的“天才”。 印度人到中国惊叹同时也不屑于像是流水生产线一样被统一模式化生产出来中国人. 印度,自此对我来说是一个梦,一个谜.
評分奈保尔是印度裔的英国人,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书源自1975年自己对祖籍的探访,“不能仅仅看风景”,在现实的表象下,他看到印度被殖民的历史、几千年的宗教文化、种姓制度、甘地主义……共同塑型,印度“知性上已寄生于别的文明”,因此显得“毫无创造力、无力自卫”...
評分 評分记得去年读到一封网上转载的邮件,大意是说印度当代人对中国的理解充满偏见和愚昧的想象,通篇是对话,很搞笑。以前也接触过去印度做外交官的朋友,他们对印度的描述让我颇为惊异。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有个细节,就是大女儿在出租车上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身上有股...
評分奈保尔是印度裔的英国人,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书源自1975年自己对祖籍的探访,“不能仅仅看风景”,在现实的表象下,他看到印度被殖民的历史、几千年的宗教文化、种姓制度、甘地主义……共同塑型,印度“知性上已寄生于别的文明”,因此显得“毫无创造力、无力自卫”...
摺服於奈保爾的語言。
评分摺服於奈保爾的語言。
评分摺服於奈保爾的語言。
评分摺服於奈保爾的語言。
评分摺服於奈保爾的語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