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这本《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不仅对溥仪竭诚尽忠,也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但在大量中国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将他写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甚至说庄士敦教英文是假,实际上是小朝廷与英国使馆的联络人,是英国特务。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一心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1938年,庄士敦去世,终身未娶。

出版者: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英] 庄士敦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陈时伟
出版时间:2007-4
价格: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1339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溥仪 
  • 庄士敦 
  • 回忆录 
  • 清末 
  • 紫禁城的黄昏 
  • 紫禁城 
  • 纪实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1912年至1924年——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担任帝师,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处的经历为内容,对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做了独特的记述,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达了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复辟主张与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刊于2020年1月18日“上海书评”,发表时题目改为“庄士敦的帝制情结与高伯雨的家国心事”) 《紫禁城的黄昏》是英人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的名著,迄今已有不下五六个中译本,但是最早的中译本却是最近引进大陆的高伯雨(1906-1992)的译注本(上海...  

评分

评分

评分

1、庄士敦连帝制复辟者都很难称得上,他只是带着对一个伟大国度和一个曾经伟大王朝的崇敬之心开始对溥仪的教学。庄士敦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人格——能够这样做,一是基于他的品格,庄比很多中国人更像儒者:忠诚、正直;二是由于他的西方民主政治和教育的生活背景...  

评分

当意大利影片《末代皇帝》荣膺198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时,这似乎注定了英国人庄士敦这本《暮色紫禁城》的热销。在中国文献中,庄士敦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代表,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  

用户评价

评分

庄士敦真是对中国有极深的洞察和同情,难怪溥仪那么爱他

评分

最后的帝师。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 慈禧没那么恶毒,只不过没脑子,内务府才是祸首

评分

想对溥仪本人有点了解结果被骗读了这一大坨……看到后来简直都要不耐烦了。我只是一个品味低俗的八卦党啊!竟然最后感受到了行行重行行的美感差点哭了w 我发现我真的对各个时代的政治斗争(不太平的时候就是打仗)毫无兴趣,从小学二年级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永远要跳过三国史就这样了。我永远对人比对事有更大更大的兴趣,所以非常喜欢读各种传记——讲到底可能只是有记人名障碍症?

评分

其实并不太喜欢译者啊还是谁,动不动就庄士敦这么说有失偏颇,庄士敦这么说就撇清了自己,这种blah的来不来的怼注。在读庄的叙述的时候这样的停顿影响了整个的通畅的感觉。觉得特别逗是说溥仪要装电话,然后大臣们不让装,因为觉得皇帝威严,不能阿猫阿狗都能打电话给皇上,这种新旧对立的感觉太好玩太vivid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