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作家。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一个教授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戏剧,深受果戈理、歌德等的影响。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1918年回基辅开业行医,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后被邓尼金分子裹胁到北高加索。1920年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1921年辗转来到莫斯科。1920年开始在《汽笛报》工作,发表一系列短篇、特写、小品文,揭露并讽刺不良社会现象,以幽默和辛辣的文风著称。1924~1928年期间发表中篇小说《不祥的鸡蛋》(1925)、《魔障》(1925),剧本《卓伊金的住宅》(1926)、《紫红色的岛屿》(1928)。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白卫军》,描写1918年基辅的一部分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白卫军军官的思想行动。1926年小说改编为剧本《土尔宾一家的命运》,上演获得成功,但也引起争论。1927年他的作品实际上已被禁止发表。1930年,在斯大林的亲自干预下他被莫斯科艺术剧院录用为助理导演,业余坚持文学创作,并重新开始写他一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加丽塔》(1966)直到逝世。其他著作有剧本《莫里哀》(1936)、传记体小说《莫里哀》(1962)等。
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作家,《大师和玛加丽塔》是其代表作。
这是被扭曲的人在用扭曲的方式表现扭曲的人生、扭曲的世界。这是一部费时两年写了十五章、却将手稿焚毁,结果欲罢不能、不吐不快,于是重新展纸、一气呵成的杰作。《大师和玛加丽塔》是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艺界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传统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正义张目,鞭挞腐恶,歌颂真爱,把奇幻瑰丽的景观与浓郁凄绝的诗情融合成一体,终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每读《大师和玛格丽特》,时而欣喜、时而悲伤,时而期待、时而绝望,交错不已。读毕后,又总不免落个焦躁不安——就如那个尚未得到宽恕的本丢•彼拉多,在每个月满之夜饱受内心的折磨,历千年不止。而小说却始终在那里,它的深邃和博大,一如沃兰德遮蔽苍穹的斗篷,完全掩盖...
评分大师无疑是大师,玛格丽特无疑也是玛格丽特,那么帕休斯-彼拉多是谁? 一个权力者。 一个执行者。 ——他可以下令处决耶稣基督。 一个罪人。 一个凶手。 ——他下令处决耶稣基督。 一个软弱者。 一个可怜人。 ——他只能下令处决耶稣基督。 但他是髑髅地的帕休斯-彼拉多,而...
评分只管静默,不要作声 ——读《大师与玛格丽特》 □任晓雯 一 1930年的苏联。肃反、骚乱、饥荒……空气中弥漫着不安。被视为国家英雄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寓所开枪自杀。一个文学的肃杀时代到来了。 该年3月28日,小说家布尔加科夫给斯大林写信,希望得到莫斯科艺术剧院...
评分人连今晚的事都无法笃定,又如何掌握得了自己的命运?──撒旦 《大师与玛格丽特》这本荒诞不经的魔幻现实主义巨作,居然能在暴君斯大林铁腕统治下的铁幕苏联产生,真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因此种情况,等同于把安徒生拘到牢房里去写童话,艾伦.金斯堡押到中国来给《人民日...
评分译者王男栿,网络上没有他的简介资料,书中对其也没作介绍。从译文风格来看,王不像新手译者。小说的内容就无需赘言。现就本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译文问题及个人看法,按页数顺序列示如下: 1. 第30页倒数第6行 ”点上灯……”彼拉多咬牙切齿,眼睛闪烁着光芒,用和疑犯相同的...
每一处都让人意想不到
评分很有狂欢的气氛…情节紧凑,就像一个一头被绑在飞奔的猫尾巴上的线团一样呼啸着展开…可是谈不上多么深刻,只是刻画了若干丑陋的灵魂,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已…结合译序里提到的作家悲惨生平,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寒冷和孤寂中努力擦燃火柴之后创造出来的幻影。希望颠倒的世界里终将出现正义的清算,好人得救坏人倒霉。现实太逼仄,作家只好逃到幻想里去了。我觉得算不上很厉害的作品,要说气定神闲地把强大的对手(唯实论)一步步逼到绝境,《玫瑰之名》的段数要高太多了。这本就只是成人版安徒生童话而已吧…
评分1.只要把目光从台灯上移开,抬头看看天空,就会立即明白:夜晚已经永不复返地逝去。餐厅的服务员们正忙着扯下餐桌上的台布,连几只在凉台边窜来窜去的猫也都是一副早晨的神态。白天已经势不可当地降临到诗人头上。2.我从抽屉里掏出一本本沉甸甸的小说打字稿和几个草稿本子,开始烧毁它。这还很不容易呢,因为写满字的纸不易燃着。我就用力把本子撕开,撕得手指甲都折断了,然后把它们竖着放进炉膛,塞到劈柴中间,再用火钩子把纸页打松。纸灰时而要占上风,要把火苗压灭,但我不停地同它斗争。我眼看着那部小说在毁灭,尽管它一直顽强抵抗,还是在一点点地毁灭。熟悉的语句在我眼前闪动,金黄色的火舌不住地由下向上吞噬着每一页纸,势不可当,但纸上的字迹却清晰可辨,直到纸页变黑之后才消失。
评分很有狂欢的气氛…情节紧凑,就像一个一头被绑在飞奔的猫尾巴上的线团一样呼啸着展开…可是谈不上多么深刻,只是刻画了若干丑陋的灵魂,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已…结合译序里提到的作家悲惨生平,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寒冷和孤寂中努力擦燃火柴之后创造出来的幻影。希望颠倒的世界里终将出现正义的清算,好人得救坏人倒霉。现实太逼仄,作家只好逃到幻想里去了。我觉得算不上很厉害的作品,要说气定神闲地把强大的对手(唯实论)一步步逼到绝境,《玫瑰之名》的段数要高太多了。这本就只是成人版安徒生童话而已吧…
评分猫是不穿裤子的,你这蠢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