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一九五三年生於上海,一九七○年至一九七八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其間自習繪畫。一九七八年以同等學歷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班,一九八○年畢業留校,一九八二年赴紐約定居,自由職業畫家。二○○○年回國,現定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系列及書籍景物系列。業餘寫作,二○○○年出版文集《紐約瑣記》,二○○二年出版《陳丹青音樂筆記》,二○○三年出版雜文集《多餘的素材》,二○○五年出版《退步集》。
魯迅給人的印象總是神情嚴肅、言辭鋒利。他不僅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更是文人歷久常新的討論對象,經七十年而不衰。這次,陳丹青從另一角度入手,要輕輕鬆鬆地來談談這位「大先生」。
在本書中,作者用輕鬆的語調談及魯迅的外表和他的「好玩」。他認為魯迅的生活藝術就在於「好玩」這二字,不論他的作品或為人,都有著非凡的氣度與特別的幽默。作者的描寫,從眾多的框框跳開去,輕輕鬆鬆地談魯迅。文字就像塊鬆脆可口的餅乾一般「易於品嚐」,而魯迅的形象也在不知不覺間有了微妙的變化。
鲁迅,我们都读过的。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如《社戏》,比如《祝福》,比如《孔乙己》,比如《纪念刘和珍君》。 印在课本上,老师要教,考试要考,不能不读。因为这“不能不”,很多人心里不爽。你越是不可触犯不可商量,我越是不屑;你越是要给他抬上高位,我越...
评分记得上次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初中的时候,在家里的一个暖暖的下午,把薄薄的《边城》看完,看到最后一句“也许他明天就回来”,觉得这个结局不太好。或许是因为我在读之前就走了一通边城,还把那里的水和吊脚楼都细细看了且画下来,所以那一个下午的感觉给我印象还这么深。 小学...
评分第一次见到陈丹青先生是2006年的冬天,我翘班去风入松书店听他讲座。彼时,北大南门墙下,一片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半废墟里还打着“抗议北大野蛮拆迁”的标语,说半废墟,是因为残留着一两间房子,有“钉子”在无暖气无水无电的三无状态下,负隅顽抗着。也不知道陈丹青来风入松时...
评分最近在出鲁迅的稿子,于是顺手把手边两本说鲁迅的书也拿来读了一读。 一本是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一本是孔庆东的《正说鲁迅》。 双方都就教科书上的鲁迅做延展,或者说立新像,举的例子差不多,可讲的鲁迅又是气质迥异的两个人, 陈丹青的鲁迅总结出来就是有范,无门无派但是...
评分很多年前,初來德國,行李裡裝了四件關於魯迅的東西:一本小說集、一本雜文集、一枚魯迅頭像的胸針,還有一套魯迅故居的明信片。這幾樣東西,給予我漫長而自得其樂的留學生涯以莫大的樂趣和支撐。 這兩天讀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讀的笑中有淚,像是回到了学堂里。陳丹青對魯迅...
小時候讀魯迅,只喜歡他講的那些清淨故事,後來漸漸開始喜歡他的那份尖銳和深刻,現下又心醉於他筆頭上的詼諧。魯迅的文章無疑是廣博的,被政治化了七十年後,希望現在的人們可以不帶成見,不帶期待地去讀一個有趣的人的有趣文章。
评分鲁迅是被政治化的符号,是高中语文课本里永远的痛。然而作为周树人,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陈丹青的才气比天高,也只有他能够从文学的角度将这个人剖析完整。
评分接下来还能说什么?众人放屁者居多矣。
评分鲁迅是被政治化的符号,是高中语文课本里永远的痛。然而作为周树人,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陈丹青的才气比天高,也只有他能够从文学的角度将这个人剖析完整。
评分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