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索,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最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中国问题:哲学家对80年前的中国印象》系统地反映了一个西方进步学者的中国观。尽管,时过境迁,书中所谈到的当时的中国时事早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历史,但作者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教育及中国人的性格等问题的许多分析仍不失为真知灼见,令人觉得历久弥新。
《中国问题》是罗素唯一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这本书写于1922年。在书中,罗素向我们展示了通过对数学,尤其是数学逻辑的研究而训练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对中国的国情的深刻而细致的了解。这些了解归纳出的要点是如此的准确以至于让我难以相信这本书是出自一个西方人的手笔...
评分10,我认为,如果给中国人自由,让他们从西方文明中吸收想要的东西,拒绝不好的东西,他们就有能力从自己的传统中获得有机生长,综合中西文明之功,取得辉煌成就。 12,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有耐心的民族。别的民族心里想的是几十年,而中国人能想几百年。 14,从人类大视角来看...
评分这本书是罗素在1920-21年在中国讲学后,回英国写的,初版于1922年,1926年还加了个后记。老实说,这本书现在看起来,并不能算很有洞见,里面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评价,大多基于二手研究,而且多少有点外国友人看“他者”的美化,尤其是在一战以后,罗素自己都觉得西方工业社会遇...
评分在文首,我不得不先推崇一下罗素这位世纪智者,他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所显露出的智慧实在是令人折服。虽然罗素只在中国待了约一年时间,却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看得十分细致透彻,慧眼独具。他就像是X光影像仪一样,将中国的骨骼和纹理脉络照射得清晰可见,同时,...
评分罗素先生这本书相对有失偏颇。怀疑他当时在大陆所接触的文人雅士给他太过美好的感受以至于片面甚至雾里看花般地期待改革后的中国便是他心中的理想国。当然从中也了解了些历史书没有的内幕。
评分仍有阅读价值。
评分粗略翻看了罗素的这本书,乍一看像是在讲历史,读到后面发现还写了中国人的性格、教育、工业等的内容,例如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去看待中国人的性格:礼、冷漠、懦弱、贪婪等,又对反照自身多了些参考意义。
评分罗素对现在的中国该有多失望!
评分初中的时候傻傻分不清罗素和罗曼罗兰。其实看这本书略有点晦涩的感觉,看的速度很慢,不知道是翻译,还是罗素对中国问题其实看法并不对。如果有时间再继续读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