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基度.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1895-1986)
克里希那穆提幼時即被通靈人認為是擁有最純淨性靈之人。1925年悟道。他認為真理純屬個人的了悟,不存於任何人為組織的形式中,因此捨棄所有的組織。超過半個世紀以來,他走遍全球超過六十個國家(包括歐美各地以及印度)公開演講、傳播教言。
譯者簡介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嗜書成性,賣文維生。專業翻譯與寫作,兼職電台節目主持人。譯作包括《老巴塔哥尼亞快車》、《撒哈拉》、《火車上的陌生人》(馬可孛羅出版);《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誰說工作時不能跳舞》等;平日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熱愛悠閒生活。
有自覺,才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自覺是智慧的開端,恐懼的結尾。
真理是一處無路可達之境。 ——克里希那穆提
如果真理可以讓我們完全自由,那要到何處去找尋真理?根據克里希那穆提所言,我們無法從社會或其機構當中找到,也沒有辦法在有組織的宗教和教義中找到,更不可能在任何自助的精神導師或外在的精神「權威」身上尋獲,真理與永恆自由的希望無法來自某個教你做什麼、或相信什麼的人,只能透過你自己創造性的自覺獲得。
在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和演講選集當中,他帶領讀者對大眾普遍的關注做大範圍的探索,像是受苦與恐懼、愛與性、生命的意義和個人的轉化等,也談論精神導師、心靈的平靜、國家主義、當今危機,從頭到尾均與純粹真理和完美自由的基本追求息息相關。
整本書對於當代人類基本問題有很清楚的論述,透過密集的自我察覺和正確的思考,親力親為,我們便活在自由——真正的自由,完全的自由,最初與最後的自由——之中。
在没有接触这本书之前,我是打算信上座部佛教的。但是通过如实地问自己的内心,我发现我想要信仰一种宗教,其实是想逃避,我不敢面对现实。 但是现实总是血淋淋地摆在那,佛学虽然有很多地方,和现代科学的知识符合,但总有一些矛盾的地方,而我又怎么能明知是错的,还要去信...
评分这是一本无法评说只能在生命中感受的书,给了我在为质问意义所苦的虚无主义和为质问真实所痛的存在主义之外一条可以让自我和生命和平共处的新道路。 只有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和一本书相遇才会有相见恨晚之感。虽然并非拨云见日,但是至少天空已经向我展示了它本来的颜色,我的心看...
评分人是一种太缺乏安全感的动物 所以我们用某种信仰来安慰自己 用努力以期成为期望的自己来安慰自己 用认同于自己觉得更高端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来安慰自己 我们无法接受现在的自己 所以我们下决心努力 然后相信一切都会好的 其实这是一种逃避 是一种把目光聚焦于未来而忽视现在...
评分这个版本较其它要更准确更明白的把原著的精神传达给读者,其目录的编辑方式也更便于我们对特定的问题寻求参考。 内容仍然是Krishnamurti的演讲,范围涉及我们的种种困惑,我在其中我们得到启发和指导,他空灵的思想和不容寻常的哲学本身就演示了我们到底可以多么自由,随着他的...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