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特奥多尔·伯尔(德语:Heinrich Theodor Böll,1917年12月21日-1985年7月16日),生于德国科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与翻译家之一,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In this portrait of Ireland,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a novelist and a stranger, Heinrich Boell offers an evocation of the lilt of the voices, the laughter of the children, the smell of the wet earth, and the warm, heady friendliness of the pubs. Travelling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 Boell struggles with the intricacies of foreign exchange, eavesdrops on conversations aboard a steamer, and tramps through rain-soaked peat. One of Germany most prolific post-war writers, Boell was a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e died in 1985.
一个在物质上丰富的先进民族一般都是高度组织化并富有效率的,这个民族的人民一般执行力比较强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但是长久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人自然会想体会那种悠闲的氛围:脚步不是那么急匆匆的,不必丁是丁卯是卯地赶时间,好像一秒钟都不允许出错一样,而是一种慢悠...
评分当提到爱尔兰这个国家,首先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是叶芝、乔伊斯还是U2、恩雅?翡翠般的小国向世界贡献出如此多优秀的艺术家,也是一种奇迹。而读罢海因里希·伯尔的《爱尔兰之旅》,对爱尔兰竟有种与高尔基的《海燕》神似的阅读体验。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
评分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但是总觉得翻译里边许多涩涩的东西,如同动脉瘤一般,动不得还影响了全身! 最初看这部书是因为对爱尔兰有一种狂热的执念,对同是异乡人的作者有一些的好感,但是显然二战以后的伤痕累累是我不曾经历过的,我喜欢冯唐那种范儿,看海因的书心中总有些压抑...
评分爱尔兰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引无数作家尽书写。海因里希·伯尔的《爱尔兰之旅》,是一个异乡人在爱尔兰三次旅行的整合,并在形式上致敬了尤利西斯的结构,将行程无缝衔接,浓缩至一天。这本写就于1957年的游记,亦被译作《爱尔兰日记》,虽是个人视角与私人记录,却并不自我狭义...
评分生涩、无趣、浮萍掠影。像一个僵硬的人经过爱尔兰的小酒馆之后的干巴巴的一些记忆。几乎无一处可以与叶芝媲美。爱尔兰的神韵在哪里?即便是去凭吊叶芝墓的那一章。这不可能是写作《与一位女士的合影》《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的伯尔。2013.1.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