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本書齣瞭第一版,主要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金融危機。主要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金融危機。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再加上對較早前危機的更多研究,至少對我來說,錶明有必要對第一版進行更新。1990年1月日本經濟的崩潰促使本書第三版的誕生。第三版至今又有一些日子瞭。
第四版對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沒有必要,它的問世可能隻是齣於作者的職業需要。推動力部分是來源於1994~1995年間的墨西哥危機,但更多的是由於1997~1998年的東亞危機,殷鑒不遠。此外,與過去一樣,其他經濟學傢和曆史學傢的研究已填補瞭曆史中的一些空白,本書也加以吸收,以充實前後發展的討論。
这本书的材料非常详实,各章后面列出的索引,对于研究泡沫和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献目录。美中不足的是,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多次再版的缘故,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都有论述,虽然侧重点和角度不同,但略有重复。 加尔布雷斯在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中指出...
評分MIT的资深经济学家。Milton Friedman的对于人的理性行为的坚持正是他所反对的。面对自己的狂热倾向,需要经常读读这样的书。 p2 我就已得出这样的结论:1929年的经济大衰退之所以影响面这么大影响程度这么深,延续时间这么长,都是因为国际金融体系缺乏一个国际性的最后贷款人...
評分美丽的信贷,现代社会的基石 投机狂热和恐慌是由信贷供给的顺周期变化导致的 投机升级的两个阶段:理性投资收益阶段,资本收益阶段 三种融资类型:对冲型、投机型、旁氏型 公理一: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通货膨胀(2%) 公理二:信贷快速扩张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 经济发展方法论...
評分上个月才想起来看看金融危机方面的书,在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去年乱翻的时候也翻到本日本人写的,没记住谁写的什么书,只记得书的最后预言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在最近几年肯定不可避免。 这本书对美国金融危机也做了预言,看过之后,不解的是,为什么众多经济学家都一直同意的结论...
評分1. 不同人的理性程度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理性程度也不一样 2,根据历史经验,泡沫的破裂常常源于一些小的负面事件;或许在高点时,精明的投机者已经蠢蠢欲动了,一看到一些负面事件,这些人便急忙跑路。
這本書核心思想有以下幾點: (1)重視資本跨境流動,特彆是對於不大的經濟體,外資流入幾乎都會推高資本泡沫; (2)信貸寬鬆往往會導緻資本泡沫,而信貸寬鬆與金融創新緊密相關。金融創新的一個方嚮是放款給以前不閤格的藉款人; (3)泡沫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泡沫的齣現往往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而這部分人通常兌現利潤後會投資其他資産,從而引發其他資産泡沫,這一點在在2015年中國股市房市上都齣現過; (4)泡沫也可以在國與國之間進行傳播,産業鏈的泡沫也是; (5)匯率市場的錶現往往對資産泡沫有指嚮性作用; (6)最後藉款人不能規避泡沫破裂,隻能在泡沫破裂後挽救危局,而作者也贊同蓋特納的想法,即“救急優先,鞦後算帳” 從上麵看齣,作者非常重視資本流動(匯率)以及信貸擴張,這兩塊或許對於泡沫具有指嚮性作用
评分chak推薦 品質保證啊
评分我記得您的演講,膜拜中
评分關於金融危機的經典之作,將金融危機的誘發、拓展等納入瞭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讀後深受啓發。
评分20120828:略讀,今天來不及讀瞭,記在28號,[瘋狂、驚恐和崩潰:金融危機史(第四版)].金德爾伯格.掃描版.pdf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