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纵横

语用学纵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冉永平
出品人:
页数:354
译者:
出版时间:2007-4
价格:3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04021673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语言学的7788
  • 语用学
  • Linguistics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论文集
  • 語言學
  • 研一
  • 语用学
  • 语言学
  • 交际
  • 语义
  • 话语分析
  • 社会语言学
  • 言语行为
  • 语言使用
  • 沟通
  • 语言功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序言

我和何自然教授相交数十载,结庐在白云山水之间,常有切磋和砥砺,获益良多。何自然教授勤干治学,勇于创新。他是开拓我国语用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不但著述等身,而且为我国培养了许多语用学的人才。

岁月蹉跎,我们都步入古稀之年,但是何教授仍然奋进不已,使我难以望其肩项。为了庆贺他的70岁华诞,他的同事、学生、访问学者组织起来,写了一本专著《语用学纵横》,以代替一般的论文集,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创举。这本专著洋洋洒洒,有16章之多,覆盖了语用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一些新进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对语用学感兴趣的读者将会从中获得很多教益。

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对此感兴趣的学者也越来越多。这门学科是许多学科的汇聚点,它和很多相关学科既有重叠,也有所侧重,学术边界尚不十分清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拓宽视野,伸延到相关的领域。既然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就必须研究作为它的哲学基础的语言哲学、作为语言学的各组成部分的语音学、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作为社会规范的社会语言学、作为个人行为的心理语言学、以客观世界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以语言的进化、变化和生态为对象的生物语言学、作为二语而学习和使用的二语习得,等等。语言使用,包括对语言使用的态度,是一种概率性行为,它有多寡而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此语用学还有其相应的一套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我这样说,并无吓唬读者之意,只是希望语用学研究的有志之士不能掉以轻心,要迎难而上,攀登高峰。

衷心祝愿何自然教授健康长寿,祝愿我国语用学研究事业蒸蒸日上。

是为序。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桂诗春序
徐盛桓序
前言
第一章 语用学的发展(Ⅰ)
1.1 引言
1.2 语用与认知
1.3 语用与社会
1.4 语用与跨文化交际
1.5 语用与二语习得
第二章 语用学的发展(Ⅱ)
2.1 词汇语用学
2.1.1 引言
2.1.2 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2.1.3 研究对象
2.1.4 问题与建议
2.2 语用学与修辞学
2.2.1 学术背景之异同
2.2.1.1 不同的学术传统
2.2.1.2 相同的语言学发展背景
2.2.2 研究内容与视角之异同
2.2.2.1 不同的研究内容与视角
2.2.2.2 相同的研究论题与结论
2.2.3 两门学科的合作前景
2.3 结语
第三章 语用意义的理论发展与识别
3.1 语用意义的理论发展:从Grice到Millikan
3.1.1 Grice意义理论对心理主义的拒斥
3.1.2 Sperber & Wilson对Grice意义理论的修正
3.1.3 规范语用学和推断语义学
3.1.4 Millikan的意义进化成因
3.1.5 言语交际的再生与复制
3.2 语用意义的自动识别
3.2.1 语用意义
3.2.2 逻辑推导模式
3.3 DMS模式
3.4 线索模式
3.5 讨论与结语
第四章 含意推导与话语构建的意向性
4.1 含意推导中的非单调逻辑特征
4.1.1 会话含意
4.1.2 非单调逻辑与会话含意的推导
4.1.2.1 单调逻辑与非单调逻辑
4.1.2.2 非单调逻辑在含意推导中的作用
4.1.2.2.1 非单调逻辑与含意的可取消性.
4.1.2.2.2 合情推理与含意的推导
4.1.2.2.3 缺省推理与含意的理解
4.2 话语构建的意向性
4.2.1 意向性的性质
4.2.2 意向性的心理表征
4.2.3 意向性的语用理据及语用特征
4.3 因果复句的语用嬗变
4.3.1 逻辑与因果关系
4.3.2 实据与因果复句
第五章 语用含糊与刻意曲解
5.1 语用含糊及其运作手段
5.1.1 语用含糊
5.1.2 语用含糊的运作手段
5.1.2.1 增强话语理解的语境依赖性
5.1.2.2 扩大话语的解释范围
5.1.2.3 扩大表达方式与概念之间的距离
5.2 刻意曲解的语用分析
5.2.1 刻意曲解
5.2.2 研究现状与问题
5.2.2.1 刻意曲解的逻辑学研究
5.2.2.2 刻意曲解的修辞学研究
5.2.2.3 刻意曲解的语用学研究
5.2.3 刻意曲解的触发条件
5.2.3.1 经济的信息量
5.2.3.2 话语的不确定性
5.2.3.2.1 话语内容
5.2.3.2.2 语用用意
5.2.3.2.3 会话含意
5.2.4 刻意曲解的运行机制
5.2.4.1 有意违反同一律
5.2.4.2 脱离或改变语境
5.2.5 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
5.2.6 刻意曲解的负面影响
5.2.7 结语
第六章 推理照应的语用分析
6.1 推理照应
6.2 推理照应的句法研究
6.3 推理照应的语义研究
6.4 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
6.5 推理照应与认知活动
6.5.1 框图结构
6.5.2 常规关系
6.5.3 思维模式
6.6 认知环境与照应
6.7 推理照应与跨文化交际
6.8 结语
第七章 元语言的语用分析
7.1 语用缓和与功能
7.1.1 语用缓和
7.1.2 相关研究概述
7.1.3 语用缓和的功能
7.1.3.1 人际功能
7.1.3.2 交际功能
7.1.3.3 移情功能
7.1.4 语用缓和与礼貌
7.2 “那么”的语用功能
第八章 非信息探询疑问句的语用分析
第九章 语言使用中的模因现象
第十章 语言礼貌与礼貌原则的再思考
第十一章 会话分析与言语行为研究
第十二章 广告模因与广告对抗
第十三章 庭审话语与庭审提问的语用分析
第十四章 语言顺应论与翻译研究
第十五章 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
第十六章 翻译的成事性对等观与语篇视角
参考文献
附录:何自然教授简介及著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五章较有趣

评分

第四、五章较有趣

评分

当教材看不实用,当普及读物看又杂乱、体现不出语用学的有趣之处

评分

语用学的书一直都看得挺少的,这本书把语用跟具体实践如翻译、广告、法庭问答等相结合,由于各章节是不同学者各自写的,所以系统性不是特别强,个人是比较喜欢模因学的,但总觉得模因论还只是浅层的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认知机制始终还未挖掘出来。

评分

当教材看不实用,当普及读物看又杂乱、体现不出语用学的有趣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