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存仁(1908-1990),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醫。原名陳承沅,齣生於上海老城廂一衰落綢緞商人傢。在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畢業後,師從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29年自設診所,獨立行醫。
1928年,創辦國內第一份醫藥衛生常識方麵的報刊《康健報》。
1929年3月17日,被中醫界推選為五個代錶之一,赴南京國民黨政府抗議“廢止中醫案”。
1935年,主編三百餘萬字的《中國藥學大辭典》,後由上海世界書局齣版。
1937年,東渡日本,收集漢醫書籍四百多種,整理齣版《皇漢醫學叢書》。
1949年,赴港行醫。
1957年,被推選為香港高級慈善機構東華三院總理。
1964年,獲韓國慶熙大學名譽博士銜。同年,編撰齣版“中國醫學史》。
1970年,被選為香港蘇浙同鄉會副會長。
1979年,應日本“講談社”之邀,編撰《中國藥學大典》(共四大冊,1982年正式齣版)。
1980年初,獲颱北“中國文化大學”名譽博士銜。
1990年9月9日,病逝於美國洛杉磯寓所。
我童年時,是使用銀元的時代。
“銀元”早期在上海,叫做“銀餅”,這是鹹豐六年(1857)上海富商私傢所鑄造的。這些富商都是經營“沙船”生意的。所謂沙船,是十丈有餘的木杆大帆船,由北方運鹽到上海,由南方運黃沙到北方。這種黃沙混閤瞭石子和泥土,叫做三閤土,是建築物的主要材料。這種沙船廠,雇用員工數以百計,每月發工資時,免得稱量碎銀引起爭執,所以就由富商王永盛(即王信義沙船廠)、鬱深盛(即鬱子豐沙船廠)等自鑄銀餅,規定每一餅有白銀五錢。銀餅是用手工打成的。這種銀餅,是鹹豐五年(1856)所鑄,我也見過。
後來墨西哥的銀元(俗稱墨銀)流入中國,這是用機器鑄造的,分量更準確。外國人到中國來購買物品,都使用這種銀元。
抄袭来的标题。可是人家的书评写的真好,说出我想说而表达不出的。 书本身也好,虽然写的是一点点的败落,一丝丝的艰辛,外界的动荡,可是,不知为什么,看起来就觉得作者心里很沉静。或者,是写的时候,年纪已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时节? 总之,平淡如水的口吻里,藏着一种气质...
評分首先应该感谢宁财神,是他推荐了这本书给我。世上有那么多书,有过那么多作家,而一个人的一生又是如此短暂,遇见什么书什么作者,应该说背后都藏着书缘。所以,我觉得以后应该把这种缘起都放在评论的第一部分,好教人见到一本书在尘世之中的流转是如何的曲折离奇。 就我的个...
評分听作者娓娓道来,大有闲坐说玄宗之感。不枯燥,不无聊,无说教。可偏偏看了之后还有所得,不得不说,这样的书实在太好看了。
評分 評分抄袭来的标题。可是人家的书评写的真好,说出我想说而表达不出的。 书本身也好,虽然写的是一点点的败落,一丝丝的艰辛,外界的动荡,可是,不知为什么,看起来就觉得作者心里很沉静。或者,是写的时候,年纪已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时节? 总之,平淡如水的口吻里,藏着一种气质...
真好看!
评分好看好看真好看!陳存仁為人溫厚正直又不死闆,平生境遇奇特,雖逢亂世卻能獨善其身,未經太多苦難,碰上那時風雲際會人纔輩齣,因此青年時期又交友廣闊,朋友個個是奇人名流,齣身世傢,兼拜十多位名師,不光要精(醫)術,還要通(國)學,文章平實又不乏意趣,比齊如山可愛太多。舊時中醫近乎修行者,故事講起來過癮過癮真過癮。
评分還有他沒見過的民國名人嗎?
评分這絕對是本奇書,越看到最後就越迷戀。舊時的大上海,商賈政客、士紳名流、販夫走卒、乃至妓女、白相人、黑社會,都各有做派。無數掌故好玩,勁道,甚至驚心動魄。阿城說:“寫老上海的書,這一本最好。”對瞭,80年代電視劇《上海灘》的片頭有“特別顧問”,那人即是陳存仁。
评分文筆間有股讓人不能辨明的討厭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