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中国两岸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亲爱的安德烈》与《孩子你慢慢来》、《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2007年9月20日,是母子通信专栏开了3年之后,龙应台这样说安德烈:“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18岁的人。”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1985年生于台湾,与首版《野火集》同龄,8个月大后移居瑞士及德国。2006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系,认为经济很“好玩”。

2007年8月25日,是母子通信专栏开了3年之后,安德烈这样说妈妈:“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14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21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龙应台
出品人:
页数:2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30649
丛书系列:理想国·龙应台作品
图书标签:
  • 龙应台 
  • 成长 
  • 教育 
  • 书信 
  • 亲情 
  • 随笔 
  • 生活 
  • 台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编辑推荐

★“龙卷风”增订新版——龙应台新版笔记《在时光里》,写于2013年2月16日旅途中,重新观察,再度“认识”18岁成年后的早已超过1米84的大儿子安德烈(27岁),以及1米80的小儿子菲力普(23岁)。

★ 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真诚袒露龙应台、安德烈母子两代的碰撞与交融,平等探讨心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本书特别收入弟弟菲力普写给哥哥安德烈的信《谁说香港没文化》。

★ 安德烈首次发表的照片——回过头,用心看看日益“远去”的父母,从18岁那一年算起,忽忽又是一个10年。本书特别新增安德烈第一次披露的照片,追踪记录安德烈成长的青春。

★ 华语世界榜首畅销书——停下来,重新认识突然“长大”的儿女,《南方周末》最受欢迎的专栏之一,继《野火集》后,龙应台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与《目送》),持续畅销两岸三地及华人世界。

《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 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 龙应台新版笔记 + 安德烈首次发表的照片 + 华人世界各地读者的感动来信。

“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MM……”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从此,他在德国,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台湾,母子俩用了长长的3年时间相互通信——“18岁那一年”,“年轻却不清狂”,“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学生哪里去了”,“为谁加油”,“你知道什么叫21岁”,“独立宣言”,“向左走,向右走”……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

他们原来也可能在他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她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能在二十岁读到这本书很棒。 人生就是从宽广的平原走向荆棘的森林。然而千回百转之后,只剩下“自己"二字。——有了这两句, 心里便少了许多介怀和拘泥。  

评分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是由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合著的,主要内容是龙与安的通信。通信的初衷是使相隔多年的两人重新认识。“我要重新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龙应台说。“这些通信,虽然是给读者的,但是它其实是我们最私己,最亲密,最真实的手印,记下了,可下了我们的三年生活岁月...  

评分

因为大家广泛提及书中关于学习工作的一段话,所以非要来读读不可。精华已经被提炼,没什么可再说的了。我的宝贝也是男孩,所以可以未来有所借鉴。讨论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龙姐还是有些墨水的,还是把小朋友摆平了。小朋友也不是省油的,也让龙姐一愣一愣的...

评分

最初看这两母子的通信是在南方周末龙应台的专栏上,那时候快上大学。我和安德烈只差一年,他们开始通信的时候安德烈高中快毕业吧。那时候看还是颇受“鼓舞”的。怎么说,龙应台的励志哲学相对于《读者》和刘墉还是来得高级一点。 --如果有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弹弓,站在高处,...  

评分

看了亲爱的安德烈,喜欢儿子胜过MM多矣,也许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个角度来看过龙应台,身为一个母亲,她太像一个母亲了 她努力做到以她的学识、见解、身份能做到的最佳母亲,可也仅限于此,我这样说也许有点含糊和矛盾,但是,她想要给自己的定位的是成为儿子的朋友,平等的,...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完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本书一直占据着amazon等各大网站的前十。太多语句字字珠玑,迷茫的时候能看看它,仿佛有一盏明灯指引。

评分

哈哈,书里的妈妈总是被揶揄、被嘲笑、被哄的那一方,可她也是最坦诚最自省最深沉的一方,好佩服这样的MM(这种说法是否也是Kitsche??:P)

评分

我刚好到了既是父母,父母又当你是小孩的年纪,开始思考生死,贵贱的时候,读起来颇有感触

评分

昨天听收音机,一个节目说到有人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跟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几乎最少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主持人说,中国的父母非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甚至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但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善于在孩子受伤时给予心理的安慰和疏导。我听完之后,深以为然,由而想到《庄子·田子方》中的名言:“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龙应台和安德烈的通信何以备受欢迎,似可从此体会,令人深思。十八年五月廿三日阅讫于长沙望月楼。

评分

傻左母亲和白左儿子的奇葩对话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