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龍應颱 成長 教育 書信 親情 隨筆 生活 颱灣
發表於2025-02-22
親愛的安德烈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哈哈,書裏的媽媽總是被揶揄、被嘲笑、被哄的那一方,可她也是最坦誠最自省最深沉的一方,好佩服這樣的MM(這種說法是否也是Kitsche??:P)
評分當觀點訴諸筆端的時候,會變得準確凝練而冷靜。兩代人,時代、年齡、文化背景決定的觀點不同在這裏有瞭對比引人思考。那些關於人生方嚮和變老的話題讓我不忍讀完,因為書信裏是彆人的輕描淡寫,讀來卻是自己肚裏的韆迴百轉臉上的愁眉不展。
評分我不會像安德烈一樣和媽媽交流這些思想,我媽媽也不會像龍應颱一樣把我當作一個獨立的另一個人去和我談這些東西。龍應颱這這幾本書真是看到心坎裏去瞭。以及看著安德烈的思想在這些信裏越來越成熟,他提齣的香港對民主的追求我真是不能同意更多。
評分1放三十首歌,一支一支聽,一直等著那一首歌齣現的時候美感值更高。2如果你年輕不激進那麼你就是個沒心的人,如果你老瞭卻不保守那麼你就是個沒腦的人。3要你用功讀書是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4評斷一個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高的人而看如何對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評分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麵,它為你遮風避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傢具時碰破瞭一個牆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隻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瞭的舊房子吧。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後,你纔會迴過頭來,開始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發現它已慘敗衰弱,逐漸逐漸地走嚮人生的“無”、宇宙的“滅”;那時候,你纔會迴過頭來深深注視。
【龍應颱】1952年生於颱灣,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筆,33歲著手寫《野火集》抨擊時弊,21天內再版24次,對中國兩岸發生深遠的影響。34歲第一次做母親,自稱從此開始上“人生課”,至今未畢業,且成績不佳——《親愛的安德烈》與《孩子你慢慢來》、《目送》,是這堂“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
2007年9月20日,是母子通信專欄開瞭3年之後,龍應颱這樣說安德烈:“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瞭。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瞭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18歲的人。”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1985年生於颱灣,與首版《野火集》同齡,8個月大後移居瑞士及德國。2006年進入香港大學經濟係,認為經濟很“好玩”。
2007年8月25日,是母子通信專欄開瞭3年之後,安德烈這樣說媽媽:“MM,你跟我說話的語氣跟方式,還是把我當14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21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予’,你並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你的心態啊。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彆人’!”
編輯推薦
★“龍捲風”增訂新版——龍應颱新版筆記《在時光裏》,寫於2013年2月16日旅途中,重新觀察,再度“認識”18歲成年後的早已超過1米84的大兒子安德烈(27歲),以及1米80的小兒子菲力普(23歲)。
★ 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筆,真誠袒露龍應颱、安德烈母子兩代的碰撞與交融,平等探討心靈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本書特彆收入弟弟菲力普寫給哥哥安德烈的信《誰說香港沒文化》。
★ 安德烈首次發錶的照片——迴過頭,用心看看日益“遠去”的父母,從18歲那一年算起,忽忽又是一個10年。本書特彆新增安德烈第一次披露的照片,追蹤記錄安德烈成長的青春。
★ 華語世界榜首暢銷書——停下來,重新認識突然“長大”的兒女,《南方周末》最受歡迎的專欄之一,繼《野火集》後,龍應颱這堂“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與《目送》),持續暢銷兩岸三地及華人世界。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 —— 兩代共讀的36封傢書 + 龍應颱新版筆記 + 安德烈首次發錶的照片 + 華人世界各地讀者的感動來信。
“親愛的安德烈……”,“親愛的MM……”
龍應颱離開歐洲的時候,安德烈14歲。當她卸任颱北市政府的工作(馬英九市長親自前往德國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長,任期內推動本土文化、樹木保護等措施),重新有時間陪傢人過日子的時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歲青年大學生,有瞭駕照,可以進齣酒吧,臉上綫條棱角分明,眼神寜靜深沉,透著一種獨立的距離,手裏拿著紅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點“冷”地看著自己的媽媽。
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30多歲;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瞭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龍應颱無論如何要認識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從此,他在德國,她在香港,他到香港,她到颱灣,母子倆用瞭長長的3年時間相互通信——“18歲那一年”,“年輕卻不清狂”,“我是個百分之百的混蛋”,“大學生哪裏去瞭”,“為誰加油”,“你知道什麼叫21歲”,“獨立宣言”,“嚮左走,嚮右走”……平等得令人驚訝,坦率得近乎痛楚。
他們原來也可能在他18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他們做瞭不同的嘗試——她努力瞭,他也迴報以同等的努力。龍應颱“認識瞭人生裏第一個18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瞭自己的母親”。
能在二十岁读到这本书很棒。 人生就是从宽广的平原走向荆棘的森林。然而千回百转之后,只剩下“自己"二字。——有了这两句, 心里便少了许多介怀和拘泥。
評分最初看这两母子的通信是在南方周末龙应台的专栏上,那时候快上大学。我和安德烈只差一年,他们开始通信的时候安德烈高中快毕业吧。那时候看还是颇受“鼓舞”的。怎么说,龙应台的励志哲学相对于《读者》和刘墉还是来得高级一点。 --如果有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弹弓,站在高处,...
評分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谓父母...
評分龙应台与安德烈母子俩的通信持续了三年,我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亲爱的安德烈》,接下来的三天边沉淀边思考,然后断断续续写下这篇读后感。 三年的时间,不知道母子俩的通信一共有多少篇,还是就真的只有书中收录的那36篇?36封信,涉及36个主题,当然了,因为是一来一回的讨论...
評分作 者:龙应台 安德烈 出 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3-14 推 荐:★★★★★ 被“理想国”系列的微博勾搭着买了这本书,应该说是在它还没有正式出版的时候,就已经预订了。 当然,也是为这写“彼得潘”系列,和改另一个剧本而做的功课,去看看两代人之间的...
親愛的安德烈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