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注疏集:蘇格拉底的申辯》記述的是公元前399年,一個叫莫勒圖斯的年輕人在雅典狀告哲學傢蘇格拉底,說他不信城邦諸神,引進新的精靈之事,敗壞青年。於是,蘇格拉底被傳訊,在500人組成的陪審團麵前作瞭著名的申辯。但申辯並沒有挽救蘇格拉底的性命。他最後被判處死刑。蘇格拉底之死和耶穌之死,為西方文明打下瞭兩個基本色調。而蘇格拉底之死之所以成為西方哲學史上的核心事件,首先要歸功於柏拉圖的《蘇格拉底的申辯》。
申辩,经由柏拉图记录,再由翻译者转换,给予了我公元前399年的苏格拉底的一粗略的画像。 书的第一部分记录的申辩的由来,不同版本,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诠释。因为不具有哲学历史学的背景,这里看起来比较吃力,我草草翻阅了下,等以后再看。 申辩的本文。苏格拉底的申辩,...
評分苏格拉底在雅典人面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申辩,是哲学思考在政治实践面前的申辩,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申辩。哲学是对美好生活的理性思考,政治是对美好生活的现实追求。这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苏格拉底——这只伟大的牛虻的舍生取义。苏格拉底最高的智慧就是让人们“认识...
評分 評分这关我什么事? 然而我还是看了。 我把这书从电脑上打印出来,然后自己装订,加了纯白的封面,我自己出版的第一本书。 死有啥可怕?要不是没有意识的长眠——你活着的日子中也许都没有几个如此美好的白天能与这种梦都不打搅你的长眠相比。 要不就是去往另外一个世界——我可以...
申辯從反駁對蘇格拉底的誣衊開始,一方麵他告訴人們自己並不是無所不知的智慧者,而是有自知之明的愛智者,他的“無知之知”是基於自知之明的一種主動的、不斷駁斥虛假知識的求知活動。真知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關於什麼是“好的生活”這樣的哲學知識,其他所有具體的知識都是從屬性的。一個人完全有可能知道並掌握某些具體的知識,但並不理解真正的“好”是什麼。另一方麵他澄清自己的“無知之知”與智者們的不同,德爾斐的神諭讓他看到,他很難像普羅塔戈拉那樣的智者把知識當成商品進行交易,在意識到無知後,蘇格拉底在人之間奔走,通過不斷地對話獲得“無知之知”。至於什麼是“好”他也不知道,但他通過教給人們不好希望讓人變得更好,這也使他落得“敗壞青年”的罪名。義疏將申辯解讀為哲學與政治之爭,即兩者的目的都是實現美好的生活,需要消化
评分大年初一讀完這本書,極有成就感~
评分注釋部分很不錯,重要概念都給齣瞭希臘語原文。義疏部分就有點勉強瞭,哲學傢不肯老老實實承認蘇格拉底信神,非要把他洗白成一個近代理性人,這是現代人的傲慢。另外就是強行樹立瞭哲學思辨與政治製度、日常生活之間的嚴格對立,也顯得矯情。還是柏拉圖原著裏那個洋溢著熱情和智慧的老頭兒更有魅力。
评分被蘇格拉底震撼瞭。讀瞭這本書,纔真正知道為何蘇格拉底被稱為西方第一大哲學傢。蘇格拉底以“無知之知”純粹地追求真理和智慧,這是何等的高貴和偉大。從他身上,我知道瞭如何真正的愛智。但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像蘇格拉底那樣為證成真理而死。至少,我現在做不到。讓我羨慕的是,蘇格拉底身邊始終有一個神秘的精靈陪伴。我也渴望能夠有上帝的光照,能讓我以謙卑和順從在書捲中追求真理,並由此而獲得基於上帝神恩而賜予的自由和安息。愛智是一個永沒有終點的過程,但非常幸運的是,我可以認識製造一切起點和終點的上帝。有瞭上帝,我在追求真理過程中不再孤獨。
评分吳飛的義疏沒有逾越施派框架——雖則Vlastos是米國柏拉圖研究的主流學派——將蘇格拉底之死歸因於政治與哲學的對抗,而超越以往反對民主、觸怒民眾等等說法。若照此說,在一流的細讀煮字功夫下,確然可循蛛絲馬跡,不妨聊備一格。這種思路在內莫的古典思想史中進一步得到發揮,“哲人花園”乃是其登峰造極産物。有趣的是,並非到馬基雅維利、而是早在西塞羅時代,哲學與政治從分裂走嚮某種融閤,張力讓渡於圓融,個中原因,推敲起來也極好玩。這一本書,洋洋引言意義更勝吳飛個人義疏,各種版本的注疏相對勘,善莫大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