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侦探

荒野侦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600
译者:杨向荣
出版时间:2013-4
价格:5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11691
丛书系列:波拉尼奥在文景
图书标签:
  • 拉美文学
  • 罗贝托-波拉尼奥
  • 小说
  • 罗贝托·波拉尼奥
  • 智利
  • 外国文学
  • 波拉尼奥
  • 拉美
  • 悬疑
  • 冒险
  • 推理
  • 探案
  • 成长
  • 自然
  • 少年
  • 解谜
  • 户外
  • 正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666》作者天才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成名作。

★波拉尼奥作品版图里的重要作品,处于波拉尼奥作品文学三角的顶端。

★进入《2666》的一把钥匙,波拉尼奥作品必读。

★与《2666》有可查证的关联:

虚构了同一个城市 圣特莱莎。

在第二部分中提及阿琴波尔迪。

在一场对话中,2600年被指为不祥之年。

在2666的笔记里,波拉尼奥说过,“2666的叙述者是阿图罗•贝拉诺[《荒野侦探》主人公]。2666就要煞尾了。朋友们,就说到这里吧。这是我所做的一切,我全部的生活经历。如果我还有力气,肯定会哭上一场。阿图罗•贝拉诺跟各位说:永别了!”

-

《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写给失败一代的情书

永远年轻,永远荒唐地悲伤

-

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酒精、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

《荒野侦探》是波拉尼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甫出版即一鸣惊人。1999年获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智利国家图书协会大奖等,也因此让波拉尼奥扬名国际文坛,从此跻身拉丁美洲一流作家之列,称他为最具原创性、自马尔克斯以来最重要的作家。

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波拉尼奥在文景

《荒野侦探》(Los Detectives Salvajes)

《2666》(2666)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Last Evenings on Earth)

即将出版

《护身符》(Amuleto)

《美洲纳粹文学》(La literatura nazi en América)

目录信息

第一部 迷失在墨西哥的墨西哥人
第二部 荒野侦探
第三部 索诺拉沙漠译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时间过得真快,很多年前总是觉得2000年太远,所有人为千禧年做着的各种筹备。。。但是现在往回看呢,它又变得更远了。。。前些日子麦田的作者挂了,一些朋友重读小说,发现这个经典已经叫人读不下去了,这个是叫人很为难的东西。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大家都开始为年轻时候鄙视的...  

评分

我只读了第一部分,耐力不够,不怎么读得下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会时时怀疑,这样读有什么意义呢——当你明明已经发现了你和作者难以沟通。 沟通的障碍来自于几点: 第一,我已经不觉得一个热切向往文学,并且以文学作为人生第一要务的少年有多么酷了; 第二,一个这样的文...

评分

我只读了第一部分,耐力不够,不怎么读得下去。而且在读的过程中会时时怀疑,这样读有什么意义呢——当你明明已经发现了你和作者难以沟通。 沟通的障碍来自于几点: 第一,我已经不觉得一个热切向往文学,并且以文学作为人生第一要务的少年有多么酷了; 第二,一个这样的文...

评分

斯人已逝,波拉尼奥生前没有看到他的两部作品《荒野侦探》和《2666》在北美引发的阅读热潮,更没有机会对世人的误读作出任何的辩解。据说2003年波拉尼奥因肝病去世之前曾预言“我的名声在死后”,这与其说是一句玩笑,倒不如说是一句愤慨之语更为恰当。他去世的时候不过五十岁...  

评分

当读过拉美文学大爆炸时期的那些作品,你就会懂得波拉尼奥的伟大。当大多数人还沉醉在“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令人难忘的开头引领起的拉美文学最绚丽多彩的巅...  

用户评价

评分

那时我们刚二十出头,在墨西哥城有着太多的聚会,太多的朋友,我们每天写诗画画阅读,人人都在创作,人人都深爱那些乘着风潮从拉美其他地方刮到身边的朋友。即便穷困潦倒,充满各种麻烦,生活也非常美妙,让人兴奋不已,连麻烦也是惊奇的代名词。然而,不可预料的事总是多于希望的事,命运让我们沉入严峻的考验,随着时间流逝,青春的狂热消退,生活渐渐耗光我们的勇气。那曾在拉美大陆绽放的音乐般的透明的梦慢慢淹没无闻。诗歌、文学、理想这些多年来陪伴我们的靠不住的朋友,永远地映衬在夕阳、星辰以及无垠的太空。也许生活本来就如此。我们应该早点放弃诗歌,跟成千上万的墨西哥人一样,不再写作、不再读诗,那么生活就会沿着你能想像得出的最枯燥乏味的道路安全行进。一切以喜剧开始者最后均以悲剧或怅惘的挽歌结束。青春于我们不过是一场骗局。

评分

我为什么读了半年?明明一口气可以读完11%,kindle让我感知不到厚度,我读着这本书,仿佛读着我漫长和混乱的生活。

评分

“你可以用一首诗向一个女孩求爱,可是却无法用一首诗来留住她。甚至一场诗歌运动也无济于事。”

评分

“我看见了我们的挣扎和梦想在同样的失败中纠缠在一起,那个失败被称为快乐。”

评分

想偷书。想在烈日下抽完一根烟。想砸毁一件陶瓷制品,听他们发出琅珰的声音。偷渡情人,在荒野里目睹草和云的窃听,然后掏出一把刀杀了这些捣乱者。于是,我上路了,到书里,到烈日下,沦于荒野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