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凡例 vii
縮略語錶 xix
誌謝 xxi
作者的話 xxiii
第八章 導言 1
第九章 儒傢與儒傢思想 3
(a) 引言 3
(b) 儒傢學派的一般特點 5
(c) 對待科學的矛盾態度 12
(d) 人性學說 16
(e) “靈魂階梯”理論 22
(f) 苟卿的人文主義 26
(g) 作為封建官僚主義正統思想的儒學 30
(h) 作為一種“宗教”的儒學 31
第十章 道傢與道傢思想 35
(a) 引言 35
(b) 道傢的道的觀念 38
(c) 自然界的統一性與自發性 50
(1) 自動裝置和莊周的有機主義哲學 58
(2) 道傢思想,因果關係和目的論 61
(d) 對自然的態度;科學觀察的心理 63
(1) 水的象徵與陰性象徵 63
(2) “讓”(退讓)的概念 68
(3) 靜心 70
(4) 違反自然的行為(“為”)及其對立麵(“無為”) 76
(5) 道傢的經驗主義 79
(e) 變、化和相對性 83
(1) 道傢思想和方木 93
(f) 道傢對知識和社會的態度 96
(1) 神秘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類型 100
(2) 科學和社會福利 110
(3) 返迴到原始閤作社會 111
(g) 對封建製度的抨擊 112
(1) 道傢對階級分化的譴責 115
(2) “樸”與“渾沌”(社會的均同一緻性) 119
(3) 傳說中的叛逆者 129
(4) “掘地派”,許行和陳相 134
(5) “技巧章節”和技術 135
(6) 歐洲的類似情況;“黃金時代” 141
(7) 科學和民主 145
(h) 薩滿,巫和方士 147
(i) 道傢的個人目標:成為長生不死的“仙” 154
(1) 煉氣術 158
(2) 日療術 160
(3) 導引術 160
(4) 房中術 161
(5) 神仙列傳 166
(6) 仙道和有機哲學 167
(1) 作為一種宗教的道教 168
(k) 結論 175
第十一章 墨傢和名傢 181
(a) 墨翟的宗教的經驗主義 182
(b) 墨經中的科學思想 187
(c) 公孫龍的哲學 204
(d) 惠施的悖論 210
(e) 形式邏輯還是辯證邏輯? 219
第十二章 法傢 227
第十三章 中國科學的基本觀念 239
(a) 引言 239
(b) 中國科學所用的一些*重要的字詞的詞源 240
(c) 自煞主義學派(陰陽傢)、鄒衍和五行學說的起源與發展 254
(1) 與其他民族的元素理論的比較 267
(2) 漢代自然主義學派(陰陽傢)與儒傢的綜閤 269
(d) 排列的順序和象徵的相互聯係 276
(1) 排列的順序及其組閤 276
(i) 生序:水、火、木、金、土(艾伯華的B4順序) 277
(ii) 相生序:木、火、土、金、水(艾伯華的A1順序) 278
(iii) 相勝序:木,金、火、水、土(艾伯華的A4順序) 278
(iv) “近代”序:金,木、水、火、土(艾伯華的D4順序) 279
(v) 變化的比率;相製和相化的原理 279
(2) 象徵的相互聯係和衍生齣這種聯係的各個學派 283
(3) 同時代的批評和後世的接受 287
(4) “畢達哥拉斯式的”象數學;曾參 290
(e) 兩種基本力量的理論(陰陽學說) 296
(f) 相互聯係的思維及其意義;董仲舒 302
(1) 有機主義哲學的根源 315
(2) 中國和歐洲的元素論與實驗科學 317
(3) 大宇宙與小宇宙 318
(g) 《易經》的體係 329
(1) 從徵兆的諺語到抽象的概念 347
(2) 普遍的概念庫 348
(3) 卦和重卦卦象在後世中國科學思想中的意義 355
(4) 《易經》作為對自然現象的“行政管理途徑”;它與有組織的官僚製社會和有機主義哲學的關係 362
(5) 附論:《易經》和萊布尼茨的二進製算術 367
第十四章 僞科學和懷疑主義傳統 373
(a) 占蔔 373
(1) 龜蔔與蓍筮 374
(2) 利用《易經》中的卦 376
(3) 占星術 377
(4) 擇日,吉日和凶日 384
(5) 乾支推命 384
(6) 堪輿(風水) 385
(7) 相術和手相 390
(8) 占夢 391
(9) 拆字 391
(b) 周代和漢初的懷疑主義傾嚮 392
(c) 王充的懷疑論哲學 395
(d) 離心的宇宙生成論 399
(e) 王充對人類中心說的否定 402
(f) 現象論者和王充反對他們的鬥爭 406
(g) 王充和人類的命運 410
(h) 以後各世紀中的懷疑論傳統 414
(i) 懷疑論傳統的輝煌成就:中國的人文學研究 418
第十五章 佛教思想 423
(a) 一般特點 423
(b) 小乘與大乘 429
(c) 佛教在中國的傳布 432
(d) 中國自然主義的反應 435
(e) 佛教對中國科學和科學思想的影響 446
(f) 密教及其與道教的關係 454
(g) 結論 458
第十六章 晉、唐道傢和宋代理學傢 461
(a) 魏晉時代的道傢思想 461
(1) 王弼和修正派 461
(2) 鮑敬言和激進派 463
(3) 葛洪和科學思想 466
(b) 唐宋時代的道傢思想;陳摶和譚峭 472
(c) 李翱和理學的起源 483
(d) 理學傢 486
(1) 硃熹和他的先行者 486
(2) “太極” 491
(3) 對普遍模式的研究;氣(物質-能量)和理(組織)的概念 503
(4) 循環背景中的進化自然主義 S18
(5) 對不朽和神明的否定 522
(e) 宋代理學和自然科學的黃金時代 525
(f) 硃熹、萊布尼茨與有機主義哲學 527
第十七章 宋明時代的唯心主義者及中國本土的自然主義的*後幾位傑齣人物 539
(a) 對一元論哲學的探討 539
(b) 唯心主義者;陸象山和王陽明 539
(c) 唯物主義的再肯定;王船山 543
(d) 漢代思想的再發現;顔元、李嫌和戴震 545
(e) “新的,或實驗的哲學”;黃履莊 547
第十八章 中國和西方的人間法律和自然法則 551
(a) 引言 551
(b) 法學傢的自然法和科學的自然法則的共同根源 552
(c) 中國法理學中的自然法和成文法;對法典化的阻力 554
(1) 法律和現象主義;倫理秩序和宇宙秩序的統一性 559
(2) 法律中的社會方麵;中國的和希臘的 564
(d) 美索不達米亞-歐洲自然法和自然法則分化的階段 566
(e) 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科學對立法隱喻的認可 573
(f) 中國思想和自然法則 578
(1) “法”(成文法)、“禮”(良好的習俗,風尚)、“義”(正義) 578
(2) “天法”(自然法)和“命”(命令) 582
(3) “律”(條律和標準律管) 585
(4) “度”(天體運動的度量) 587
(5) “紀綱”(自然因果作用的網或脈絡) 589
(6) “憲”(憲法) 591
(7) “理”(模式)和“則”(適用於整體的各個部分的規則) 592
(8) “無為”和自然法則 597
(9) 中國人之否定有一個上天立法者,乃是對自然界的自發性和自由的一種肯定 598
(10) 理學中的“理”和“則”;有機層次的哲學 599
(g) 佛教思想中的法 606
(h) 把法排除在外的秩序 608
(1) 對動物的法律審判;對比歐洲和中國對生物反常現象的態度 610
(2) 統治心理和過度抽象化 612
(3) 中國的和歐洲的法之比較哲學 614
(4) 對神的各種不同概念 616
(i) 結論 618
參考文獻 621
縮略語錶 622
A. 1800年以前的中文書籍 627
B. 1800年以後的中文和日文書籍及論文 653
C. 西文書籍和論文 661
索引 699
插圖目錄
圖37 雲南呈貢孔廟的一進院落(圖版一四) 33
圖38 晚清時的一幅傳說中的叛逆者被放逐的畫像 130
圖39 晚清時的一幅三苗結盟明誓的畫像 132
圖40 雲南昆明西山三清閣之門廊與神龕(圖版一五) 169
圖41 《易經》的卦的分離錶(圖版一六) 300
圖42 錶明《易經》作為一個抽象概念庫的作用的示意圖 350
圖43 晚清時的一幅關於傳說中的帝舜及其諸臣(包括大禹)的畫像,畫中正在用龜蓍蔔問 375
圖44 中國14世紀的一幅星命天宮圖(圖版一七) 379
圖45 一部論“風水”的著作《十二杖法》中的插圖,該書據傳為唐代(880年前後)楊筠鬆所撰(圖版一八) 387
圖46 晚清時的一幅選擇宅址的圖畫 389
圖47 蛻化在佛像中的錶現(圖版一九) 451
圖48 周敦頤(1017-1073年)的《太極圖》 492
圖49 萊布尼茨《關於中國哲學的通信》的標題頁(圖版二〇) 534
列錶目錄
錶10 “靈魂階梯”說 22
錶11 科學思維中一些重要字詞的會意詞源 243
錶12 象徵的相互聯係 285
錶13 《易經》中八卦的意義 337
錶14 《易經》中六十四重卦的意義 339
錶15 按類分卦 351
錶16 《易經》中所提到的發明 353
錶17 《參同契》中卦與太陰循環和周日循環的聯係 358
錶18 易卦與《周禮》中行政體製的聯係 364
錶19 佛教興起年錶 425
錶20 十二因緣的輪迴 426
錶21 理學傢對儒傢術語的閤理化 523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