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现任职于《生活》杂志,同时是《金融时报》中文网、《亚洲周刊》的专栏作家。他也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
整个20世纪,国人用各种主义,各种理论解释中国。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总是被这些抽象的主义所吞噬。
历史的连续性,日常生活的细微性、个人的命运,总是被历史洪流冲刷。以至于作为一个30岁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青年人来说,谈起自己国家时倒像个陌生人。
这一系列文章,是一种个人经历的陈述,它激起的头脑风暴可能比它提供的清晰分析更多。但它的确是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看待自己国家的真实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困难重重并可能注定失败。
但每个社会乃至每位个人,不都是在对自身命运与境况的探讨中,获得生活之意义吗?
很多人喜欢许知远,读他的书算是慕名而来。新买来的《中国纪事》翻了没几页,尚未品出这个知名作家的魅力所在。也许是因为对书有了阅读疲劳,极端尖锐或是极端偏执的文字,有时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中国纪事》没有序,曾经我看书从不看序,直到高中时周国平给加缪的...
评分(此文为出版方提供,只为提供更多信息) 《中国纪事》 对话许知远 《中国纪事》这本书主要的部分是许知远在《金融时报》的中文网上一年以来发表的专栏,这是一个结集。除此之外,也包括在《亚洲周刊》的专栏文章,这个集子与之前的作品最大的区别是,我们习惯许知远是比较钟...
评分1. 关于昨天的集体失忆。 这是一代没有怀念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大学里“历史”成了最冷的专业。对于昨天的极度自卑和对于明天的过分自信,使在这个国家生长的人们成了一个个矛盾统一的个体。他们的眼睛紧盯着他们完全看不明白的金融汇率市场,比对着索罗斯和巴菲特的各...
评分本文作于08春运期间 ……与我达成相互谅解关系的那些星系正跨越着十亿光年的界限,其转速之快,若让我的信息传到那里,需要很吃力地抓紧赶上它们的速度飞行…… ------卡尔维诺《光年》 一、 “中国最年轻的新锐思想家最新作品”,“《生活》杂志联席出版人、《经济观察报》...
评分昨天中午,买了本新一期的新周刊,就是话痨窦文涛这一期,但吸引我的不是窦文涛,是主编封新城和许知远的访谈. 两个有思想的人在一起,即便是胡说八道,也能碰撞出火花了.这个是境界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 最近一两年,许知远明显地在转变,或者说回归,回归到中国母体文化的背景下,...
个人视角看中国,仍显得轻薄。(依旧是许式论调。或许《醒来》会好些?)
评分就像鬼佬写的书让他许知远直译成了中文,连书名都这么假洋鬼子。
评分个人视角看中国,仍显得轻薄。(依旧是许式论调。或许《醒来》会好些?)
评分鸡精味儿。背单词发困或者睡前的时候能看。要是老是看个不停,就会失去味觉的。
评分和作者谈恋爱不错,但看他的书可能还不能被满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