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世纪,国人用各种主义,各种理论解释中国。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总是被这些抽象的主义所吞噬。
历史的连续性,日常生活的细微性、个人的命运,总是被历史洪流冲刷。以至于作为一个30岁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青年人来说,谈起自己国家时倒像个陌生人。
这一系列文章,是一种个人经历的陈述,它激起的头脑风暴可能比它提供的清晰分析更多。但它的确是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看待自己国家的真实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困难重重并可能注定失败。
但每个社会乃至每位个人,不都是在对自身命运与境况的探讨中,获得生活之意义吗?
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现任职于《生活》杂志,同时是《金融时报》中文网、《亚洲周刊》的专栏作家。他也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
我是在无意中看到了许知远的blog,随便看了几篇文章后颇惊喜,而一次在肯德基读他写的《钱穆与消失的七房桥》时竟感动得几乎落泪,于是买了两本他的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和《中国纪事》。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如果在10年前我读大学时看,一定很喜欢,而现在读只觉的粗糙...
评分全文见《出版广角》,2008年第四期。 “你非得让自己像一个知识分子那样想问题吗?”“你能谈论自己的国家吗?你能否安静地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这是来自一个年轻作家许知远质疑自己的声音。知道许知远是因为他大量的专栏文章,和那本意味深长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个刚...
评分全文见《出版广角》,2008年第四期。 “你非得让自己像一个知识分子那样想问题吗?”“你能谈论自己的国家吗?你能否安静地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这是来自一个年轻作家许知远质疑自己的声音。知道许知远是因为他大量的专栏文章,和那本意味深长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个刚...
评分全文见《出版广角》,2008年第四期。 “你非得让自己像一个知识分子那样想问题吗?”“你能谈论自己的国家吗?你能否安静地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这是来自一个年轻作家许知远质疑自己的声音。知道许知远是因为他大量的专栏文章,和那本意味深长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个刚...
评分读完许知远的《中国纪事》,我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想读许知远这类文章了。《从纳斯达克的一代》到《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再到这本,三本书里面的许知远毕竟是太过忧国忧民,我能想象这些文字背后的许知远一副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样子。 《中国纪事》,他在书的开头说“想起随笔...
个人视角看中国,仍显得轻薄。(依旧是许式论调。或许《醒来》会好些?)
评分许知远笔下相对于多数国人貌似是针锋相对的观点,甚至有时是讽刺,然而往往不少却是十分真实,真正头脑冷静也罢,特立独行也好,我们应该能够包容甚至需要不同的声音
评分就像鬼佬写的书让他许知远直译成了中文,连书名都这么假洋鬼子。
评分刚买了一本
评分就像鬼佬写的书让他许知远直译成了中文,连书名都这么假洋鬼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