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格(John Berger,1926- ),小说家,画家,艺术史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役后进入Cen 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 in London学习。1948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 1952年,开始为伦敦的New States man杂志撰稿,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和小说问世。最近二十年间,伯格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山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我所谓群体意指一小群反抗势力。当两个以上志同道合的人联合起来,便组成一个群体。反抗的是世界经济新秩序的缺乏人性。凝聚的这群人是读者、我以及这些文章的主题人物—─伦勃朗、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画家、一个来自罗马尼亚的乡下人、古埃及人、对描绘孤寂的旅馆客房很在行的一位专家、薄暮中的狗、广播电台的一个男子。意外的是,我们的交流强化了我们每个人的信念,坚信今天在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是不对的,所说的相关话题往往是谎言。我写过的书,就属本书最迫切。
—─约翰•伯格
本书中,约翰伯格继续反向思考、大胆批评,在这本2001年的新作《抵抗的群体》(The Shape of a Pocket)中,收录文章二十四篇,分别是他在苏黎士、马德里、瑞典、法兰克福、赫尔辛基等地以不同语言发表的讲演与文章,基本观点集中于对现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批评,文字依旧有着浓烈的批评色彩,John Berger曾在访问中提及,这是近几年少数几本迫切着非出不可的一本书。 书中以对法国史前艺术的观察,古典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德加,以及个性强烈的墨西哥女画家弗丽达,20世纪雕塑大师布朗库西(Brancusi)等人的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社会分析,在经济狂飙的今天,约翰伯格始终警觉社会对艺术的欠缺理解与现代艺术本身乏善可陈,是一本权威敢言且殷切提醒的书。
约翰·伯格在此章更典型地凸显出他的反向思考:由博斯的画作《人间乐园》切入,借《人间乐园》指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新秩序强加于世界的精神氛围是如何恶劣。文本多次提到地平线一词,首先是《人间乐园》中的地狱缺少地平线,进而抽象化为反对新秩序佯装、作恶而发生的一切古怪事...
评分约翰·伯格是谁? I 约翰·伯格(John Berger),当代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作家,画家。他众多作品中最著名的当数小说G.和一本艺术批评小册子Ways of Seeing。前者获得1972年的布克奖;后者已成艺术批评经典,但凡论及视觉文化,都绕不过这百十来页的小书。G.尚未翻译为中文...
评分影像泛滥、文字成灾的今天,我们需要静默的美感。这是约翰·伯格在《抵抗的群体》中要讲的,依旧谈艺术,那种基于人生情趣和严肃感的艺术。试图言说真实,那种实际永远无法用言说来表达的真实。眼睛是看不见真相的,唯有闭上眼睛,去触摸,去感受,我们方能在存在的边界、隐匿...
评分「另類的出口」談了很多「關係」,開始比較常拿照相機拍東西以後,我會在事後去度量自己與我眼前那個物體或對象之間的關係,剛開始讀這本書時,令我感到十分驚奇,好像自己在日常生活裡很沒什麼大不了、常剎時閃過的念頭,有人這麼認真地去闡述,John Berger能夠使用一種這麼貼...
评分「另類的出口」談了很多「關係」,開始比較常拿照相機拍東西以後,我會在事後去度量自己與我眼前那個物體或對象之間的關係,剛開始讀這本書時,令我感到十分驚奇,好像自己在日常生活裡很沒什麼大不了、常剎時閃過的念頭,有人這麼認真地去闡述,John Berger能夠使用一種這麼貼...
天與地得差異雖無窮無盡,其間得距離卻微乎其微。在此,我們得慾念穿透時間,找到其背後得永恆,就在我們知道如何將發生得一切轉化成慾念得對象得時候。而人們必須嘗試憑一己之力,將自身得存在與痛苦,置於浩渺得時間和宇宙當中。
评分相较观看之道而言更为深入了一点
评分: J-53/2249-1
评分循序渐进!
评分没法打五星,可能是因为有一股木心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