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
1964年生,江蘇省丹徒人。1985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中文系系主任。格非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先鋒派代表作家之一,與作家余華、蘇童並稱為「先鋒派三駕馬車」。1986年發表處女作《追憶烏攸先生》即受到文壇矚目,著有短篇小說《迷舟》《青黃》《戒指花》;中篇小?《相遇》《傻瓜的詩篇》《不過是垃圾》;長篇小說《敵人》《邊緣》《欲望的旗幟》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日、義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
作者相關著作:《人面桃花》、《迷舟》。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的五、六○年代,即使在洪災、乾旱、惡窮與無產鬥爭交織的江南農村中,滿腦子烏托邦夢想的梅城縣縣長譚功達仍然期盼自己能找到一樁純淨無瑕的愛情。然而,當他與爛漫可愛的姚佩佩相戀之後,命運卻將兩人引至無法逃脫的悲劇困境:或是展開一場回憶流離的山河逃亡旅程,或是駐足隱含不明惡意的烏托邦,……在梅城赤辣的陽光下,無邊無際的紫雲英花綻放著,不久,一片浮雲陰影遮蔽了花地,也彷彿為小說覆上了一席,既美麗又令人感傷的薄紗。
本書特色
一部小說的動機往往來源於一個簡單的比喻。我在寫《人面桃花》時,無意中想到了冰。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過去和未來。這個比喻是我的守護神,它貫穿了寫作的始終,決定了語言的節奏和格調,也給我帶來了慰藉和信心。那麼,什麼是《山河入夢》的比喻呢?我想到了陽光下無邊無際的紫雲英花地。假設,花地中矗立著一棵孤零零的苦楝樹;假設,一片浮雲的陰影遮住了它。望著這片陰影,姚佩佩在心中許了一個願,閉上了眼睛。不管姚佩佩如何掙紮,那片陰影永遠不會移走,因為它鐫刻在她的心裡。為什麼我的內心一片黑暗,可別人的臉上卻陽光燦爛?這是姚佩佩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格非
中國當代小說大家格非的最新長篇小說,也是「烏托邦三部曲」的第二部。延續第一部《人面桃花》的追尋烏托邦的主題,但風格迥異,作家莫言說:「格非是換了一隻手來寫作。」本書繼承中國傳統小說敘事的同時融入西方現代小說的手法。
在《南方都市报》上发表时,删了一段,还被改了标题,后者让我有小小的遗憾。 痴人之书 卢德坤 读完格非先生的新著《山河入梦》,最不能释怀的便是由汤碧云最早揭示的所谓“花痴的目光”,小说安排每一位与男主人公有所接触的女性都接受了此一目光的洗礼,我们可以设想,...
评分知识分子作家都有野心于表现宏观历史的通病,或者称之为情怀或志向,小人物的悲欢、个体的境遇不过都是外衣。从某个角度说,诸如格非先生的作家群体也是理想主义者,立言是他们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 毫无疑问,谭达功是彻头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当然也是悲剧的注脚。...
评分把这本书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我放缓了节奏,甚至故意地搁置了它许久,期间去做其他的事情。这是出于一种非常的不舍而采取的冷处理,仿佛,再一次,得和某个心爱的人诀别,也不清楚下一次恋爱何时何地。 我整夜地梦到逃亡,就像格非笔下的女主角姚佩佩一样,杀了坏人以后躲避...
12/7/2008
评分比起第一部和第三部还算说得过去,看开头以为是《赤地之恋》或《酒国》,中间变成了《洗澡》,结尾陡然变成了《一九八四》,并不觉得怎样高明。格非写情话,好似青春穿越小说那样,空洞无物,毫无美感,不少地方流于油滑,只能窥见一个又一个猥琐而扁平的人影。
评分逻辑很清楚,像是在悬疑,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大概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味道
评分12/7/2008
评分12/7/200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