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玫瑰》以哈尔滨为背景,是迟子建转向都市生活的一个作品。讲了哈尔滨的另一段历史——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的故事。在上个世纪,有一批犹太人流浪到了哈尔滨,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凄美,小说中写了吉莲娜这个人物,一个经历非凡的岁月老人,把异域认作故乡。“吉莲娜圆了我的一个梦,了却了我对哈尔滨的一种情结。”
《晚安玫瑰》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两位主角,报社校对员赵小娥、犹太女人吉莲娜,还是报社记者黄薇娜,印刷厂老板齐苍溪等,都在欲望中挣扎,通过神灵或自我救赎,走上精神的皈依之路。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有六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散文》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文等海外译本。
全书气氛压抑 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很悲 很惨 女主赵小娥的身世实在凄惨 也透露着人性的阴暗面 还夹杂着一些浪漫 而吉莲娜就是所有的浪漫 吉莲娜一去世 就是书中唯一的美好 光芒结束了 所以书名才叫《晚安玫瑰》的吗? 故事是以11年的哈尔滨为背景 女主赵小娥 是克山的一...
评分合上绛紫色的《晚安玫瑰》,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薄薄的一小册书,读得好累,心累。恰如它封面上破碎的凋零的花瓣所描述的样子,这是一个破碎的故事。 故事里的吉莲娜、赵小娥与黄薇娜宛如一朵朵玫瑰,在欲望的苦海里挣扎,折腾出一出出女性作(zuō )剧。迟子建将笔触对准都...
评分距离读完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精致。吉莲娜这个岁月老人有着精致的爱情观、生活观,她为了爱情而弑父,然后用一生的忏悔来弥补自身的罪恶,她高贵,优雅,对生活有着高品味、高要求,她的内心其实是充满着大爱的,并且她将这种大...
评分时隔两年,再次读到迟子建的作品,着实欣喜。同众多背井离乡却沉湎于故乡草木,将脉脉乡情揉进纸墨方寸间的作家相比,生于漠河的迟子建不爱远行,但她的作品始终吟唱关东地区的苍茫辽阔: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哈尔滨的《白雪乌鸦》、东三省的《伪满洲国》…… 细细品...
评分自《北极村童话》中走来的迟子建,有着持之以恒、独属于自己的创作特征,即温润内敛、不事张扬,一种温情伤怀之美。而这种审美理念与迟子建擅长的乡土题材相得益彰,有着若合符节的协调,不论是《额尔古纳河右岸》,还是数量宏富的中短篇,均为极佳的验证。对于题材的拓展,...
结尾让我非常的不舒服……我妈倒看得挺欢,我也是看不懂了。
评分善于描摹女人的迟老师这一次被篇幅卡死了。同样的老女人和命运多舛这本书远远不如「额尔古纳河」好看。絮叨的女作家一旦写限制字数的作文就如同打折了翅膀的天鹅,美倒是美,但是失去了天空的自由和高傲,黯然失色。每个人物每条线索都跟着急赶火车的乘客在检票前吃盒饭一样,快的来不及感受来不及喜欢。
评分读完了,可是没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还是觉得不如米沙写得好。
评分看到犹太老太太的房子我就猜到最后房子肯定会留给女主角
评分比想象中的弱些,小说的样貌不太丰满。当然,故事是有细节有感人度的。当然,可能作者对这次主题故意采取四两拨千斤的笔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