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蒂•史密斯(Zadie Smith 1975-)
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新生代作家,橘子奖得主。2003年和2013年两度入选英国著名文学杂志《Granta》10年评选一次的“英国20位最佳青年作家”。在多族裔混居的北伦敦长大,父亲为英国白人,母亲有牙买加黑人血统。24岁出版《白牙》,一举成名。此书甫一面世,迅速被译为几十种语言。
查蒂6岁就开始写诗,创作短篇小说。不过,她童年时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成为杰出的踢踏舞者。
中学时,查蒂不像是那种有远大抱负的好学生。她把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阅读和交友上,还抽过大麻。当她告诉老师自己想申请剑桥时,老师直接告诉她这想法太荒谬,太不切合实际。尽管如此,她还是如愿来到剑桥大学研究英语文学。在剑桥国王学院,她整天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从她喜爱的作家如福斯特、塞林格和冯内古特那里学习写作的技巧和审美情趣。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她还曾靠在酒吧做爵士乐歌手赚钱。
在剑桥读书时,查蒂遇到了尼克•赖尔德。后者当时正在研修诗歌,编辑诗集。两人于2004年在国王学院的小教堂举行了婚礼。
查蒂•史密斯是一位喜欢挑战正统的个性作家。她的这种个性,我们从其名字上就可瞥见端倪。她原来叫Sadie,14岁时自作主张改成了Zadie,在英语中,S的发音更柔和,而Z的发音则响亮些,更有个性,也更具异国情调。
当所有人都对查蒂的处女作《白牙》叫好的时候,有一个人却阴阳怪气地说,这部作品出自少年老成、故作姿态者之手,“书中的一些片段如杂草丛生,不堪一读”。这个人就是查蒂•史密斯本人。她是自己最猛烈的批评家。她指出:“我怀有写一本巨著的巨大野心,但是我不认为它就是那本巨著。”此外,媒体对《白牙》的过分反应也让她觉得难以承受。她说:“我希望可以继续乘地铁,我希望拥有正常的生活。我不喜欢被人盯着看的感觉。”2002年,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清净,盛名之下的她选择离开英国来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从事写作。
主要作品有:《白牙》(White Teeth)、《搜集签名的人》(The Autograph Man)和《论美》(On Beauty)。
小说是一条双向道,两边的人都需要付出努力。正确的阅读和写作一样,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查蒂•史密斯
新千年第一部杰作。 ——《旧金山纪事报》
橘子奖得主成名作/《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作者的首次亮相自信得让人吃惊,既诙谐又严肃,语言具有真正的作家所特有的气质。这本书有牙齿。——萨尔曼•拉什迪
一部雄心勃勃的小说,涵盖了种族、历史、政治、 文化、信仰与性等所有重要领域。——《纽约时报》
世纪末,北伦敦。
这里有世界上所有的肤色,以及相同的雪白牙齿。
刚刚结束三十年婚姻的阿吉觉得,活在哪里,就该死在哪里,这才叫死得其所。他就该死在城里那条污秽的街道上。但阴差阳错,他没死成。六个星期后,他与十九岁的黑人姑娘再入围城。
阿吉的孟加拉朋友萨马德,出身高贵,教育良好,到了英国却只能端盘子为生。十几岁时父母替他定下门当户对的婚约。十年后,妻子才出生。
生活在北伦敦的两个家庭,两代人,闹哄哄地经历着他们的荒诞人生,一个隐藏了四十多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秘密悄然相随……
我以前已经提到过,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尤其是前面2/3,可以说得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智慧与幽默并存,现实与历史辉映。
评分像是《午夜之子》和《麦田守望者》混合版。最大两个特色,一个是站在有色人种的角度叙述英国的文化生活。对,虽然不是英国人,但那个年代所产生的移民,印度/巴基斯坦移民,真的也是英国历史的一部分,鉴于作者的族裔文字风格颇有异域风情;二是年轻,那种年轻人才有的蓬勃迸发...
评分白牙 (查蒂•史密斯(Zadie Smith)) - 您在位置 #106-107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 下午3:41:18 这就是离婚:向你不再爱的人要回用不着的东西。 ========== 白牙 (查蒂•史密斯(Zadie Smith)) - 您在位置 #87-8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 下午3:41:3...
评分这是一本英国小说,作者查蒂史密斯,24岁时写的这部处女作就得了N多奖,不可思议。 读到第二章,感觉作者熟读圣经和马太福音,因为她总是引用里面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传教士的故事情节。 这是一本朴实的小说,内容涉及家庭和人生。本书35万字。2000年英文版问世,2008年中文版出...
评分我以前已经提到过,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尤其是前面2/3,可以说得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智慧与幽默并存,现实与历史辉映。
的确野心勃勃,24岁的处女作能有这样的完成度还是很厉害的。铺陈得太开,有些部分还是勉强了点。对结尾不太满意,铺垫了这么久,线索却到此为止,像铺了一桌好菜最后只喝了两碗汤。身份认同属于所有世纪,也属于所有地域,虽然写的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但如今读来还是非常新鲜,可见人类是多么迟缓的生物。
评分说不上喜欢 翻译确实很糟糕 像个山里人或外国人翻译的
评分心太大,力尤不及,怪不得写不出东西会急得哭
评分无根性的融合,怀恋,颠覆,博弈,剥离,直至再生。 三个不同背景家庭,叙述中稍有意识流表现手法,肆意流淌,又相互缠绕。故事绕了个圆圈,他们也终无法逃避自己的历史。 读书过半后感到惊艳,看作者写书时年仅24而倍感惊讶。这一部荒诞大戏超乎预期,为佳作。
评分不算难读的小说,抽空翻完了。对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多种族的现状有比较生动的描绘,小说涵盖了种族,历史,政治,对性和宗教道德也有探讨。最精彩之处莫过于片尾激烈的冲突,宛若话剧的高潮,所有的伏笔,疑点,困惑都在瞬间绽放,而后戛然而止。难以想像这些都出自24岁的作者之手。但是占四分之三篇幅的市井描写仍显繁琐,读起来并不畅快。三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