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九,曾用笔名水族、莫须有。
出版有《双曲线》《燃情烹调》《我把我唱给你听》《春辞》等小说。
翻译作品有泰戈尔《吉檀迦利》(百年纪念版)等。
游记文章散见于《中国新闻周刊》、《LENS•视觉》、《北京旅游》等杂志。
《印度狂奔》为其游记系列图书第一部。
【编辑推荐】
◆ 一名旅人一路狂奔,还原最真切的印度
◆ 西行印度的旅行必备读物,动感十足的旅行,安静热烈的情书。最近距离触摸印度,体验印度的万种风情
◆ 穿越背包客的终极圣地,搜寻印度的神秘和不可思议
——————————————————
【读者评论】
看到王十九这本《印度狂奔》——确切地说,是当我在《LENS•视觉》杂志上看到他写的拉合尔报道时,我就想到他在印度旅行的样子。是的,你可以跟随他的文字,行走印度。
——北京青年报记者 余美英
由于具有相当的南亚文化背景,作者王十九的眼睛比普通游客更毒,更能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互动,更能为读者展现不可思议的印度。
——新华社编辑 陈晓刚
这本书像是身影交错间的一道微光,照亮了古老“幽暗国度”的轮廓和印堂;更像锐利刀锋划出的一道痕,穿透印度文明的表皮,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精微的文化血脉、陈旧的伤口和深邃的内核。
——《LENS•视觉》杂志记者 路瑞海
性灵的寂寞,大致更多地来自命定,但都隐藏在被激发的偶然性契机里。父母,及父母之邦,都是在远离之后才呈现出关系的。
对熟悉者的疏离,对陌生人的贴近,或许是对寂寞的最好保持,正如书中对泰姬陵的谈论。
所以,陌生人你别以为我就跟你远了,熟人们你别以为我就跟你们近了。
——798一棹空间艺术家 管一棹
——————————————————
【内容简介】
随着印度电影的迅猛流行,到印度去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有关印度文化的论坛、贴吧、小组和Q群也在不断涌现。印度政府更是在中国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去印度”现在已是一个热门和时髦话题。
本书作者为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他以一个背包客的身份,横穿印度,没有专走那些为众多人所知的大众景点,而是扎实深入到印度的最里层,选择的最为寻常的线路,走出了一份亲切、真实的感觉,体会印度最纯正的风情。
这一路“狂奔”加上丰厚学养作为调料,烹制出这道味道清新的印度奶茶。狂奔始于印尼边境的小镇苏瑙利,终于印巴边境的名城阿姆利则,像是一道贯穿南亚次大陆的红线,串联起北印度的金三角,用最短的行程将北印精华一网打尽,后来者尽可以蹈其覆辙。
印度,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这要多亏了咱们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大圣曾说过一句话,我一个筋斗云就能到,为啥子还要跟着你们走过去。我一个人去就行了。这句话我个人觉得就是全书的点睛之处。佛学,讲究的就是诚。心诚则灵。不经历磨难,哪怕就在你身边,也依然不得...
评分——懂得印度人的母语,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看到更真实的印度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一个,应该说是传统的一致性保持得最好的国家,比如印度教徒崇拜牛,把牛视为神,至今如此。我23年前,曾经在新德里最繁华的类似北京的王府井的商业中心——格纳特普勒斯——见到过一群牛...
评分对印度的了解仅限于阿米尔汗的那几部作品,森严的种姓制度,和神秘的湿婆舞,多是简单的符号。看这本书,源于好奇,如此色彩浓烈的文化下,会是怎样的风景。 看完很喜欢作者的叙述,9天9夜,作者一路走得很赶,我看得也很赶,好像在熙熙攘攘的路上重重又迅速的踩过,窗外的风景...
评分一直对印度充满好奇,尤其是因为唐僧西天取经的缘故,也因为它是佛教的发源地,还有令人惊叹的宝莱坞电影。 印度的文化、宗教、种姓、教育、医疗……都是那样特别,毕竟和中国同属东方文明古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怎么会让你在一夜之间触摸清楚呢? 所以必须用狂奔的速...
评分太琐碎了……我其实比较想要系统了解印度历史文化
评分差不多一口气看完的,很有写实派,生动有趣。
评分流水账
评分抛开文学性,是本不错的旅行记录惹,对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有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的体会到这里的没。虽然我还是不想去印度,背包客的黑洞惹。
评分行走印度必备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