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湾台南人,1951年生。1969年台南一中毕业后就读台湾大学,参加台大学生保钓运动、校园民主抗争与民族主义论战。1973年台大哲学系毕业,正值哲学系动荡之秋。1975年退伍后赴美留学,改读计算机硕士.并在计算机网络公司工作。1988年回到台湾,进入资讯工业策进会,负责大型信息系统之网络规划设计。

现从事写作,著有《扬帆吧!雪梨》(联经,1999)、《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联经,2001)、《踏着李奥帕德的足迹——海外观鸟行踪》(允晨,2002)、《荒岛遗事——一个左翼青年在绿岛的自我追寻》(印刻,2005)、《百年离乱——两岸断裂历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印刻,2010)、《寻找大范男孩》(印刻,2012)等。其他文字散见《思想》、《印刻》、《台湾社会研究》等刊物。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郑鸿生
出品人:
页数:4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3-8
价格:49.00
装帧:
isbn号码:9787108043467
丛书系列:郑鸿生作品
图书标签:
  • 台湾 
  • 历史 
  • 郑鸿生 
  • 台湾左翼 
  • 回忆录 
  • 台湾史 
  • 左翼 
  • 革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描述1970年代台湾的左翼青年,因为追求个人自由与思想解放结合,并豪气十足地冲撞了当时的党国体制,终而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也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历程。

这群年轻人原本分处各地,一场高中生的南北串联把他们趣味相投、年轻热情的心连到了一起。而后,因为保钓运动的刺激,他们兴起了追求社会正义与民族解放的单纯理想。然而却也牵动了一场思想论战——民族主义论战,并引起安全相关单位的注意而引发台大哲学系事件。

本书记述他们的情谊,和那个在苦闷中仍然充满改革希望的年代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副标题为台湾左翼青年的火年华,然而,更精准的限定,似乎应该是台湾亲中左翼知识分子的火年华。 作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书中出现的人物,即以台大哲学系学生为中心的知识青年,日后大半成为台湾政治和思想精英,稍微熟悉台湾信息,即能知道其人的...  

评分

鄭鴻生的名字,最初在《台灣社會研究》這本雜誌上看到,他是很活躍的作者,而《臺社》是公認的台灣左派刊物,聲望崇高。鄭的文章,最令我感興趣的就是那篇如何重做中國人,一度引發購買他的《百年離亂》的興趣,可惜總是缺貨。 在胡思二手書店看到這本《青春之歌》,講述後...

评分

有多少知心朋友 还能长聚首 有多少美丽时光 还能再回头 还记得你曾说过 韶华不为少年留 谁能够 叫他不走 从最初的《野火集》到这本《青春之歌》,慢慢回溯从“戒严”之后的台湾,往前看“美丽岛事件”,再到1968年开始的“青春之歌”,会发现很多现而今鼎鼎有名的人,陈水...  

评分

评分

有多少知心朋友 还能长聚首 有多少美丽时光 还能再回头 还记得你曾说过 韶华不为少年留 谁能够 叫他不走 从最初的《野火集》到这本《青春之歌》,慢慢回溯从“戒严”之后的台湾,往前看“美丽岛事件”,再到1968年开始的“青春之歌”,会发现很多现而今鼎鼎有名的人,陈水...  

用户评价

评分

了解台湾,必读。

评分

我所不熟悉的一段台湾青年的经历,既是个人生活的回忆录,同时也是台湾六七十年代思想史的一部分,思想与生活有时候血肉相连。有意思的是,两岸在政治对立,分属冷战不同阵营的年代,当道者的行事方式却那么相似。而反对派的思想资源则截然不同,彼岸青年的汲汲以求的马克思、毛选,在这边却是禁锢的象征。又,郑鸿声和他的朋友告诉我们,台湾戒严时代的抗争历程是的复杂的,不可化约为本土意识与外来政权的对峙。同时,读这本书给我的一个启示是,“左”、“右”、“社会主义”等等名相的划分,有时候会遮蔽掉更为本质的东西,郑的朋友们之所以选择抗争,最初仅仅是感到处境的压抑和苦闷,在威权体制之下对人性的压制和求知的禁锢。假使易地而处,他们可能不会成为“左翼”,但无疑也会是不和谐的音符。

评分

台湾的六七十年代

评分

他们是殷海光李敖反叛思想的感召者,他们是民权运动、反越战和六八学潮的继承人,经过保钓运动而另寻出路,在越南问题、台湾经济中质疑美国帝国主义霸权,发现国民党主导意识形态的虚伪——是“毛共压迫我们厉害‘’,还是“美日压迫我们厉害”?他们最终走向民族主义的论战,结局却是台大哲学系惨遭整肃,断裂的是自由主义传承,是现代革命传承,是中国意识传承。某党所叫嚣的“台湾意识”初现端倪,而一代代人终将食其恶果。本书写于政权转换时期,上台的是一个对保钓事不关己乃至敌意的政党,几多悲凉

评分

借用陈映真的话, “文学毕竟要给失望的人以希望,给受到耻辱的人以尊严,给挫伤的人以安慰,给绝望的人以一点希望的火星。”青春也是这样,实际上它更多蕴含了一种做人的愿望。在这个愿望现身、实现的过程中,对时代究竟有多少“真实”和“真诚”,诚实而不自欺才不会被蒙蔽双眼。六十年代的世界,真是星火燎原,满目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