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摩尔
阿兰•摩尔称得上是最为漫迷所津津乐道的编剧之一,在他创作的诸多漫画作品中,《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沼泽怪物》(Swamp Thing )、《守望者》(Watchmen)、《蝙蝠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r)、《非凡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来自地狱》(From Hell)等均获得好评。其中《守望者》更是开创了图画小说新纪元, 2005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百大英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得过“雨果奖”的图画小说。
1953年,摩尔出生于英国北安普顿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年少时就对漫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文学功底深厚,尤其熟谙莎士比亚、威廉·布莱克等人的作品。经史蒂夫·摩尔的提携,纵使他创作的《特警判官》(Judge Dredd)并未获得成功,但摩尔的写作水准得到了公认。在为《勇士》杂志重新编写《惊奇超人》(Marvelman)之后,他与此前合作过的画师大卫·劳埃德二度联手打造《V字仇杀队》。摩尔的诸多作品曾被搬上大银幕,最终却让他与主流漫画圈渐行渐远。2007年,他与合作《失落女孩》(Lost Girls)的美国地下漫画画师梅琳达·盖比结为伉俪。之后,摩尔仍特立独行,只写自己想要的漫画,策划着实验性质的配乐诗词现场演出。
大卫·劳埃德
出生于1950年的英国画师大卫·劳埃德在20世纪70年代投身到漫画画师的行业,与编剧史蒂夫·帕克豪斯共同为漫威公司英国分部的“漫威革命”勾勒出名为“夜鸦”的全新超级英雄形象,也曾是《绿巨人》(The Hulk)的画师。除本作外,他与阿兰·摩尔合作过周刊漫画《神秘博士》(Doctor Who),也与编剧格兰特·莫里森合作过DC的《地狱神探》(Hellblazer)系列。他为DC旗下Veritgo作画《战争故事》(War Story);为Wildstorm绘制过由沃伦·埃利斯担纲的《全球频率》(Global Frequency)等。1999年,大卫·劳埃德自编自画创作出了黑色犯罪漫画小说《回扣》(Kickback),2003年首先在法国出版。
这是未来的伦敦,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游荡街头的艾薇·哈蒙德撞上心怀不轨的秘密警察。
这是颠覆的遭遇,这是一个奇怪的男子:披着斗篷、头顶高帽,戴着伪善笑容的面具。
这是黑暗的未来,这是一个集权的社会:大领袖亚当·苏萨牢牢紧攒国之命脉,他的爪牙遍布每一个角落。人民将窃窃私语埋入肚中,高谈阔论几成奢望,直到那晚照亮整座伦敦的轰鸣声,沉默了许久的黑夜开始发起反击。
他戴着盖伊·福克斯的假面,化身为叫做V的复仇使者,他引用着被禁止的诗词,向艾薇·哈蒙德传授自己的理念思想和他为之付出的行动。他试图创造社会政治变迁,同时暗自推动激烈的私人复仇。艾里克·芬奇奉命缉拿对国家造成威胁的嫌犯,从死亡名单中逐渐揭开历史的疮疤。魅影画廊里,那张笑脸依旧挂着毫不动容的神情,指挥着自己的计划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达到最终目的,而艾薇·哈蒙德将发现面具之下那张真正的面容……
卧槽!简直帅到逆天了!为了等原作一直忍着不看电影真是对极了!苦等9年就为这一瞬的感动TwT拜读原作后还能和电影有个对比,两边我都相当满意,漫画剧情好的我压根不想提那古老的画风,虽然电影改动的地方很大,但更简洁,节奏整体不错,先看漫画再看电影会更好,有些电影省去...
评分近期看了两部漫画,一是三联引进的艾玛纽埃尔•勒巴热的《革命之路》,一是世图出版的阿兰•摩尔和大卫•劳埃德的《V字仇杀队》。很巧,两本书的主题都有关革命。 “革命”,在我看来是个复杂而有机的动词。从革命之必要的形成、到必然的触发,再至实践的过程,都充满被...
评分一、“人民不应该惧怕政府,政府应该惧怕人民” 我想,大概很少人看过《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或许因为它不是“大片”。故事大概说的是多年以后(那时仿佛美国已经陷于内战或解体)英国被一个叫“苏特勒”的元首统治,国家状态和希特勒治下的纳粹德国相似:一党专政...
评分第一次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就一遍一遍的看,在期末考的时候,发呆的时候。它一直就在暴风影音播放列表的第一个,看完别的什么之后总会跳回来。然后在心里默默地念,remember,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 the gun powder treason and plot..... 不知道为什么爱上他了,爱面...
评分看了电影。。。但漫画我有点读不进去。。漫画比电影更黑暗我觉得。。典型的反乌托邦社会,我觉得v有点像是打着反政府的旗号在报私仇,比如杀那个给他们做生物实验的科学家。还有给女主安排那一系列牢房体验是因为爱她????为什么一定要让她变成她自己不想要成为的人??而且...
相比较而言更喜欢电影。不试图在这里做严肃的政治学讨论,毕竟它都指望无政府自发产生秩序了。V多少有点play god;维京葬礼比较惊艳;引用刺客信条里的一句话:你没法杀死一个思想,即使你杀光它所有的信徒,烧光它所有的典籍,终有一天,某个人还会重新发现它。
评分读这本图画小说,不免要和电影做比较。小说的枝蔓情节更丰富,虽然大方向一致,但是若干配角的命运有所不同。画风好硬派,像版画似的,老是会脸盲地认错人。。。女主艾薇丑得让我起杀心,和电影里完全不能比。。。此外,小说偏现实,包括结局更为现实,而电影偏煽情。。。看热闹的话,还是电影更好~~~这本还不能给我振聋发聩的巅峰体验,V的政治期待依然摆脱不了无政府主义的那套。。。期待《守望者》的小说~~
评分从引入的诗歌、文学和音乐种种痕迹表明,阿兰摩尔是一个经历过美轮美奂的70年代的,不折不扣的老嬉皮。
评分不得不说,看完这本原著更觉得渥卓斯基兄弟是天才,漫画原著缺乏电影改编版所具有的震撼力,比如电影中有分发面具给所有民众的剧情,这V面具似乎具有反抗压迫的象征意义,通过分发传播到了民众心里,最后的结局才有民众带着面具与政府对峙的情景。而原著,则似乎民众依然是活在混沌中,似乎V的死亡也无法让民众觉醒。似乎更加悲观一些。
评分这颗种子……虽然晦涩,也有一天会被浇上开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