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

信息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格雷克
出品人:图灵教育
页数:476
译者:高博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15331809
丛书系列:图灵新知
图书标签:
  • 信息
  • 科普
  • 互联网
  • 计算机
  • 历史
  • 信息化
  • 科学
  • 科技
  • 信息
  • 历史
  • 科技
  • 发展
  • 人类
  • 知识
  • 文明
  • 互联网
  • 社会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作者简介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

目录信息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更多推荐
引子
第1章会说话的鼓(似是而非的编码)
第2章持久的文字(心智中并无词典)
第3章两本词典(我们文字的不确定性以及我们拼写的随意性)
第4章将思想的力量注入齿轮机械(喔,欣喜若狂的算术家啊!)
第5章地球的神经系统(就那么几根破电线,我们能指望它什么呢?)
第6章新电线,新逻辑(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比它更严密地为未知所包裹)
第7章信息论(我想要的不过只是一颗寻常的大脑)
第8章信息转向(形成心智的基本要素)
第9章熵及其妖(你无法通过搅拌将果酱和布丁区分开来)
第10章生命的编码(关于生物体的完整描述都已写在了卵里)
第11章跃入模因池(它其实就是寄生在了我的大脑里)
第12章认识随机性(僭越之罪)
第13章信息是物理的(万物源自比特)
第14章洪流过后(一本宏大的巴别相册)
第15章每天都有新消息(或者诸如此类)
尾声(意义的回归)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片版权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丑陋的腰封给恶心住了,看着“畅销书”,“雷军”,“吴军”这些名字,我第一时间就对本书产生了怀疑:一本如此经典的书确定需要这些噱头?更狗血的是封面上那句话:“告诉我们如何在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中生存”,拜托,我已无力吐槽,书里面有提这个...  

评分

评分

当电报出现时,一些人像发现了新大陆,感叹道:“电报传递信息,和人体中神经传递信息的现象很相似。所以说,电报网就是地球的神经系统啊!” 当电话出现时,另一些人似乎完全不知道上面的隐喻,再一次感叹道:“电话传递信息,和人体中神经传递信息的现象很相似。所以说,电...  

评分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丑陋的腰封给恶心住了,看着“畅销书”,“雷军”,“吴军”这些名字,我第一时间就对本书产生了怀疑:一本如此经典的书确定需要这些噱头?更狗血的是封面上那句话:“告诉我们如何在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中生存”,拜托,我已无力吐槽,书里面有提这个...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恐怕是迄今为止最为迷人的科普著作了。它不像《时间简史》那样局限于一类学科,也不像《失控》那样充满了可意会却难言传的遐想。它从远古文字开始梳理人类对信息的认知过程,最终将跨学科的信息理论的前世今生生动而浅显地展现给读者,而随处散落的美文警句,则用对bit的哲思,把宇宙、自然、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间隙密致填充,俨然树立起一座新的哲学体系的高塔。翻译和校对更是近年来少有的高质量。一定要收藏!

评分

20160705阅毕。讨论了古代通讯,文字起源(口语到文字过渡期表现为荷马史诗和诸子百家作品),词典,编码和机械,信息论和控制论,统计物理和信息论对熵的相同和不同,gene和meme,编码与信息论、可计算性、冗余、随机性的关系,科学发现的本质相当于找到一种算法,信息/随机性/复杂度三者本质等价性。//这实在是一本介绍和统一物理,生物和信息基本观念的书。也是有跨学科背景看得更过瘾的书。比如10-11章需要进化论知识,12需要通信/信息和统计物理知识;7-9需要信息和可计算性知识;2-3需要对文字和历史感兴趣;=》无愧于书名,英文原版难度较大,中文内容本身难度也较大-》除非你觉得曾被每章内容主题击中过灵魂,否则建议先铺垫再来读。//本书也让我再度确认wikipedia的重要性。

评分

敲鼓那章很有趣,其他的读起来索然无味=.=....信息冗余是有价值的,提供了情境

评分

这本书将「宇宙即是信息,信息即是宇宙」作为切入点,叙事宏大地描摹了世界在信息论这一纬度上的历史变迁。从巴贝奇先知似的直觉与研究到香农确定信息论,图灵完成思想实验,整个世界被信息重新赋予意义。 考虑到我们大多数人最后一次严肃而成体系地学习还要追溯到高中时期的经典物理与基础数学,现今这个世界其实对我们而言相当陌生,甚至违背「经验」。 但不同于量子物理等前沿科学,诸如因特网等又已经实实在在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实在有必要读一些如本书这样的科普。即便对其中内容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也能拓宽一下我们的视界,毕竟这有关于我们每天与之生活(悲观论者可能会说是被迫与其打交道),但却还不甚了解的新世界。

评分

哥们,够水的,又是本被营销的高大上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