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

信息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

出版者: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格雷克
出品人:图灵教育
页数:476
译者:高博
出版时间:2013-10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15331809
丛书系列:图灵新知
图书标签:
  • 信息 
  • 科普 
  • 互联网 
  • 计算机 
  • 历史 
  • 信息化 
  • 科学 
  • 科技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作者七年磨一剑之作,也是图灵精心打磨之作。感谢译者高博,不仅坚持翻译完成,而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他在后记中提到: 当初接手这本书的翻译时,对原著的难度之高可谓始料未及。译到第2、3章时,才发现里面有大量的涉及考古学和语言学的专业翻译要求。但彼时已经深...  

评分

什么是“信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信息”将会带领我们走向何方?在这本书里面,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在不算很久以前,人类是通过各种声音手势来比划沟通的,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所有的沟通都是当下的,传达完了就消失了。这种传统在非洲的某些部落里面还保留着,他们...  

评分

原书英文名为 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直译过来是:《信息:一段历史,一个理论,一场洪流》。利用四个名词及其背后映射的意义空间来概括全书,中文版直接压缩为「简史」,损失了很多意味。作者詹姆斯·格雷克为著名的科普畅销书作家,本书让他花费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0160705阅毕。讨论了古代通讯,文字起源(口语到文字过渡期表现为荷马史诗和诸子百家作品),词典,编码和机械,信息论和控制论,统计物理和信息论对熵的相同和不同,gene和meme,编码与信息论、可计算性、冗余、随机性的关系,科学发现的本质相当于找到一种算法,信息/随机性/复杂度三者本质等价性。//这实在是一本介绍和统一物理,生物和信息基本观念的书。也是有跨学科背景看得更过瘾的书。比如10-11章需要进化论知识,12需要通信/信息和统计物理知识;7-9需要信息和可计算性知识;2-3需要对文字和历史感兴趣;=》无愧于书名,英文原版难度较大,中文内容本身难度也较大-》除非你觉得曾被每章内容主题击中过灵魂,否则建议先铺垫再来读。//本书也让我再度确认wikipedia的重要性。

评分

万物源自比特,且比特是免费的;维基也不是纸,任何围绕纸张或者空间的隐喻已死;每句话都被记录在了空气的某处,每幅图像也会在空气的某处留下永恒的印记。

评分

人类何以区别于动物?也许根本的区别在于对信息的利用,而非制造和使用工具:)信息的历史,也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信息”的理解仅限于信息技术(IT)中的“信息”,没想到,随着这本书的追溯,游吟诗人、没有文字的部落、麦克斯韦妖纷沓而至,简单的1和0背后竟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评分

片段与隐喻,写法有点妖骚。很好的科普作家。

评分

人类作为一个智能共同体,对于宇宙的认识经受了那么多坎坷。从牛顿的机械决定论,到哥德尔对逻辑自身缺陷的验证,再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从符号的信息本质到人类自身的信息载具功能,再到人类大脑的文化模因孵化池属性。信息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无法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因为信息是物理的。信息又是负熵,是一种出乎意料,是混沌中的有序。每一个物理层面都是由对信息的感知而架构起来的,人类通过技术将宇宙信息库呈现在所有人面前,通过互联互接,真正实现了群体智能的生态。一个更加宏伟的宇宙智能物正在形成,而信息的上传者正是万物本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