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为“沟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从观念史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的思维特性。前半部分(1-6),在与日本进行比较的前提下,阐明中国的哲学概念如天、理、自然等等诸种观念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后半部分(7-10)揭示中国理气论以及天理观的形成过程,进而,对于天人合一的中国特性,以及中国哲学中中国原理的独特性进行考察,全书共收入十篇文章。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日本角度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角度新奇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自己的写作风格,读起来很费劲......
评分从西方哲学、日本哲学的角度比较做中国哲学概念史的研究,而且只做唐宋以来的理学概念梳理,而非中国传统研究重先秦,而宋明为诠释的模式。
评分沟口雄三最擅长的是思想史和观念史,对于明清近代研究,沟口比较习惯用思想史的手法,对于中国通史来说,他则更偏向于观念史,本书则以天、道、理、自然为关键词来梳理中国核心的观念。所以可以视为他的中国观念史研究代表作。
评分好不容易读完了...中间跳过了好多什么心啊理气论的内容,实在看不下去...沟口对朱子学的解释,记得最清楚的一点是,仍然是汉代“天人合一”观念的延伸,但是从“天谴事应”转变为了“天理修德”,并不认为有人格神的存在,而是一种贯通天与人的自然法。这样的话,就完全不是欧洲式的神人分离,而是仍然对君主有道德上的要求和约束。另外就是朱子学和阳明学不能只从哲学内部来观察,一旦联系到当时的社会政治,其诉求和对象就变得清楚起来,这就是思想史的方法。但沟口所批评的丸山论朱子学,其实只要把丸山的论述限定在“江户朱子学”而不是中国朱子学上面,就没什么问题了,两人看待思想的“永远历史化”的眼光和思维是一致的。
评分思想史研究的路数,很受启发,从天谴事应到天谴修德最后是天理修德,实际上是人本身地位的逐渐提升乃至占据中心,广义上说也是“唐宋变革论”的论调。篇章间略有材料和观点的重复,很赞同的一点是要仔细梳理理气论之前中唐到北宋思想的脉络,不过把朱子说法的确立看得似乎有些过重,不清楚这其中是否属实。另外,像“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学的特质——就连‘个’的主张也会成为社会的和政治的主张”,可以在文学研究中加以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