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日本著名電影導演,生於1962年,1987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係。作為20世紀90年代日本獨立電影人中湧現齣來的優秀代錶,被譽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他的電影作品多具社會關懷,充滿人文主義色彩。
1995年,第一部電影《幻之光》一經推齣,迅速引來各界關注,在日本及海外獲奬無數。《幻之光》被認為是日本90年代最好、最細膩的電影。
2004年,根據真實事件創作電影《無人知曉》,14歲的柳樂優彌憑藉此片摘得金棕櫚奬,成為戛納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2013年,由福山雅治主演的電影《如父如子》獲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奬和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奬。
2015年,最新電影《海街日記》提名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奬,獲第6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奬。
最初知道是枝裕和是因为这部叫《无人知晓》(nobody knows)的电影,为着柳乐优弥因这部电影成为戛纳最年轻的影帝(当年与他一同入围的还有梁朝伟,评审结果出来,梁影帝也颇不滋味,竟被一个十四岁的小孩抢手了影帝桂冠),也为着“西巢鸭弃婴事件”的惊骇,而最吸引...
評分是枝裕和(差点又打成是裕枝和:D)的这本随笔集分为七章,内容涉及创作电影的初衷、幼时记忆、合作过的演员、对社会政府的批评等等,内容满满当当,很多想法也值得再三体会,但目前最吸引我的,还是整本书呈现出的,与他的电影作品一脉相承的日常感。日常感是什么,有句...
評分外婆打电话来:“什么时候来吃饭?”意思是,有日子没来了,快滚来看我! “明天周六,就来!”于是,屁颠屁颠整理好东西,犹豫了一下,往提包里塞了一本书。 外婆家在静谧的乡间。 吃完午饭,收拾好厨房和卧室。阳光下,妈妈在给外婆洗头,屋...
評分《如父如子》 卷入抱错孩子这种极具轰动效应的情节时,观众的视线和意识大概会集中在“夫妇俩到底会选哪个孩子”的结局上。然而这条线太突出的话,会让观众仓促的解读剧情,他们那本该存在于故事背后的、可能已经失去的日常就会变得粗糙潦草。这是不行的,说到底,电影就是要对...
評分內容包括拍攝時的一些episode、創作的齣發點(童年記憶/體驗)、拍攝/試演現場演員們的趣事、是枝的日常思考、對媒體的批判性目光、對逝去親友同事們的悼念與迴憶、以及311相關。關於童年似近實遠、朦朧卻清晰的片段記憶方式簡直不能再熟悉!原本是喜歡是枝而買的書,倒是意外地在裏麵發現不少自己研究範圍內的keyword呀。有一些點被戳。
评分拍攝《奇跡》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對著觀眾喊,請鼓起勇氣來;與死者相比,我更關心活著的人,這就是《步履不停》中想要講述的故事。小津、侯孝賢、倉本聰,屬於是枝導演的溫柔時刻。
评分真誠 犀利 柔和
评分內容包括拍攝時的一些episode、創作的齣發點(童年記憶/體驗)、拍攝/試演現場演員們的趣事、是枝的日常思考、對媒體的批判性目光、對逝去親友同事們的悼念與迴憶、以及311相關。關於童年似近實遠、朦朧卻清晰的片段記憶方式簡直不能再熟悉!原本是喜歡是枝而買的書,倒是意外地在裏麵發現不少自己研究範圍內的keyword呀。有一些點被戳。
评分日文版的買來給professor做離彆禮物,大傢不要告訴她=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