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情问题

论移情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艾迪特•施泰因(Edith Stein, 1891—1942),犹太人,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也是第一个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胡塞尔学派”成员。她曾于1916—1918年间担任胡塞尔的助手;1922年皈依天主教而成为一名修女;1942年8月9日在奥斯维辛比尔克瑙集中营的毒气室惨遭纳粹杀害。1998年10月11日,施泰因由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罗马封圣。

译者张浩军,1980年10月生,甘肃武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8),美国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2011.4—2012.4),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著有《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胡塞尔逻辑学思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0)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各1项。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作者:[德]艾迪特•施泰因
出品人:
页数:202
译者:张浩军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42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7516779
丛书系列:轻与重
图书标签:
  • 现象学 
  • 哲学 
  • 心理学 
  • 艾迪特·施泰因 
  • 移情 
  • 美学 
  • 心理 
  • 德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论移情问题》作者艾迪特•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论移情问题》是施泰因在胡塞尔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历史发展和现象学考察中的移情问题》的现存部分,这几部分总体上也构成相对完整的统一体。该书是首次运用现象学方法对移情与他人之构造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具有原创性的现象学著作。

施泰因试图系统阐明移情现象学,并将其运用到诸如身体、心灵、个体、精神人格等观念的现象学起源上来。她从现象学出发,试图在一种本质分析中来规定对陌生主体及其体验的经验,这构成了其思考的方法论起点。在对同时代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和对把握陌生意识的发生学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移情概念的明晰性和对移情行为的理解,对现象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移情本质的澄清引导施泰因走向构造问题,并由此出发去分析移情理论所讨论的客观性是如何通过意识被建构的。

国际哲学协会联合会(FISP)主席、爱尔兰学者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教授认为 ,“她对位格、主体间性、社会和公共世界的构造等论题的思考要比萨特、梅洛-庞蒂和列维纳斯等人对类似论题的著述早几十年。”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胡塞尔的女弟子施泰因的博士论文,她对移情问题的研究对公共领域,他者的研究要先于萨特,梅洛-庞蒂等人,在这里我们能够明白人如何使得移情地观察他者。

评分

“移情问题不仅是心理学也是现象学的核心问题。”作者从胡塞尔学派中学到的现象学方法出发,在“本质分析”中来规定对陌生主体及其体验的经验,陌生主体如何如何由意识构造,否定移情的外感知特征,非原初性被给予,重复客体化。最后还论述了移情对于塑造人格的意义。除了及其严谨地论述,作者还大胆地向诸多前辈观点提出质疑。“轻与重”,推荐。

评分

大概还有20%左右不明白,中英翻译各有千秋,但还是觉得中文相较略次了点,3.6。内容非常有启发也非常细致,作者小传里结局真可惜.....谢谢施泰因姐姐,非常感动TvT

评分

高中买的 不知道怎么评价 像是饭前放不完的电影

评分

心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